2006年4月“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串讲资料
第一章:社会保险基金
1、 社会保险P2:就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享有基本的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2、 社会保险的内容(多选)P3: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3、 养老保险P3:是指劳动者在达到法宝年龄而退休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
4、 医疗保险P3:是指劳动者在患病期间,由保险机构或保险组织按规定支付其医疗费和生活费的社会保险制度。
5、 生育保险P3:是指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降低或失去正常工资收入来源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项目。
6、 失业保险P4:是当劳动者因非本人自愿原因失业,从而丧失收入来源时,由社会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保障的项目。
7、 工伤保险P4:是对因工负伤或因职业致残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给予工资收入补偿、医疗保健护理、伤残重建及生活照顾等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8、 社会保险的特点(选择)P5—P7:强制性、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以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为标准、作为一种社会,注重社会公平、共济性。
9、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P7—P9:(1)保险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政府行为,属于性保险;商业保险是等份交换的买卖行为,具有商业性质。(2)保险对象不同:社会保险对象是法律规定的社会劳动者;商业保险的对象是一切自愿投保的国民。(3)实话方式不同:社会保险采用强制方式实施;商业保险是自愿原则。(4)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不同:社会保险依据法律规定;商业保险信赖于保险合同。(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商业保险是满足人们对保障水平的特定需要,保障水平多样化,一般比社会保险高。(6)保险费的承担者不同:社会保险费由劳动者个人、企业、国家三方共同分担;商业保险费由投保人负担。(7)经营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经营主体是政府;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是营利性的企业法人。(8)经营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心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
10、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阶段P10—P13:(1)产生阶段[19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社会保险制度最早产生于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2)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3)充分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界70年代末](4)改革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11、 我国城镇保险制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P14—P17:初创阶段1951—1957年;调整和发展阶段1958—1965年;遭到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改革阶段1977年至今。
12、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共经历了三个时期P17—P19: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1991年6月;第二个时期是1991年6月至1995年3月;第三个时期是1995年3月至今。(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P19—P23)
13、 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P24—P25:1958年,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农村基本确立。1960年2月,集体医疗保健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在中国的广大农村普遍建立的合作医疗制度,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村集体第年提取的公益金。2003年底下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
² 14、社会保险基金(名词)P27:是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劳动者因年老、患病、生育、失业、伤残、死亡等原因而中断劳动,或部分、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建立的专项基金。
² 15、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理解应把握以下三点(选择)P28:第一,社会保险基金是依据法律或国家政策规定设立的。第二,社会保险基金的雉管理机构,是政府某一部门或国家特别授权成立的专门机构。第三,社会保险基金是一种专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
16、社会保险基金制度P28:是关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筹措、使用、投资劳动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统称,是社会保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17、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制度遵循如下原则(4项原则)P28—P29:社会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公平性原则、规范性原则。
18、社会保险基金的特点(4个特点,选择、简答)P29—P31):(1)强制性:社会保险是一种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社会政策,通过立法手段在全社会强制推行。强制性是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都具有法律强制的特性。(2)基本保障性:社会保险基金所提供的经济补偿水平只能以一定时期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基准,既不保证被保险人原有生活水平不变,更不会满足其全面生活需求。不能超过自己在业时的工资收入,是量的规定性。(3)特定对象性: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工薪劳动者,而不是所有社会成员。(4)统筹互济性: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形成专门的消费基金,统一调剂使用,使社会劳动者共同承担社会风险。个人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并不严格对应。
19、社会保险基金的功能(5个,选择)P31—P33:稳定社会的“减震器”、社会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调节收入差距的特殊手段、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对社会文明发展起促进作用。
20、按社会保险项目的专门用途及其功能分类P33: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基金。
21、按筹资模式分类(三个名词)P36: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按资金调剂范围可分为社会统筹模式和个人帐户模式。
从基金积累的角度而言,按是否有基金积累可分为:
现收现付模式:是由社会保险机构按以支定收的原则筹资,即由雇主和雇员(或全部由雇主)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统筹费率)缴纳保险费(或税)。以支定收,不留积累。
完全积累模式:其裨是个体一生中的代内收入再分配,也就是个人帐户制度。个人帐户是从职工参加工作起,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费率)由雇主和雇员(或只有一方)缴纳保险费,记入个人帐户,作为长期储存积累增值的基金,其所有权归个人,按照基金领取的条件,一次性领取或按朋按用途领取。
部分积累模式:是对现收现付模式和完全积累模式的整合,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的原则筹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初期提出“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即此种模式。
21、按基金所有权分类(选择)P37—P38:可分为公共基金(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中属于社会“社会统筹”的部分)、个人基金(如个人帐户的养老保险基金)、机构基金(如用人单位的福利基金等)。
22、按基金劳动管理方式分类(选择,P37—P38):财政性基金(按目前管理方式又分为预算内管理资金和预算外管理资金)、市场信托管理基金、公积金基金。
23、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P39:是指由专门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照社会保险制度所规定的计征对象和方法,定期向劳动者所在单位或劳动者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的行为。
24、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七种形式P39—P41:企业全部缴纳(工伤保险)、政府全部资助、个人全部缴纳、企业与个人共同缴纳、企业缴纳与国家资助、个人缴纳与国家资助、个人企业政府三方共同负担。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企业缴纳、企业与个人共同缴纳、个人企业国家三方共同负担这三种方式为主。
25、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包括征税制与征费制两种,工业化国家采用征税方式较为普遍。社会保险税的不同名称(社会保障税、工薪税等)。
26、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6个,选择,P43—P45):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国家财政资助、特别捐税补助(特别财政税、超额所得税、出口税、专项消费税、汽油费、烟草税等)、社会保险基金营运收入、滞纳金和罚金收入。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1、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P49: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根据国家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开展的基金筹集、待遇支付、基金保值增值的行为和过程。
2、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主要包括P49: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和决算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稽核、监督等。
3、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目标P49:一是确保基金的完事和完全;二是防止基金贬值,实现基金保值,争取基金增值;三是满足给付的需要,避免发生支付危机;四是保持高效率。其中保证基金安全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目标。
4、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遵循的原则P49:一是依法管理,规范运行。二是坚持收支两条线,征收和支出适当分离。三是实行预算管理,应根据社会保险的目标编制社会保险基金的年度与中、长期收支预算。四是严格监督,杜绝漏洞。
5、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模式(选择,P50):(1)财政集中型基金管理模式:即以建立社会保险预算或直接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的方式管理社会保险基金,体现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最后责任。(2)多元分散型基金管理模式:即社会保险专门机构委托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对社会保险基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信托投资,并规定最低投资收益率的基金管理途径。(3)专门机构的集中基金管理模式:即由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社会保险银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公司或基金会等专门机构负责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营运。
6、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特点(3点,选择、简答P50—P52):(1)社会政策目的性: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基本保障的社会政策目标。(2)法律监控性: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费率的确定、基金征缴支付、基金保管、投资营运、投资组合、投资限额等均需置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严格监控之下,体现出很强的依法管理的特征。(3)综合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应当同财政、银行、证券、保险、审计等监管部门相互配合和协调。
7、 国际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类型(选择P55—56):现收现付的财务机制(美国、日本、瑞典、瑞士);中央公积金集中管理模式(新加坡、马来西亚);私营化管理的基金模式(智利,以个人帐户为基础)。
8、 国际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新特点(5个特点,简答,P56-60):(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欧美国家通过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放松政府管制,更多向市场机制回归,致力于向市场化方向的调整改革。拉美、东欧国家强调严格监控,限制的的分散管理模式,东南亚车家集中管理的公积金模式仍在继续发展。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直接作用在弱化,如放松投资管理,鼓励私营机构更多的介入。(2)社会保险基金监管问题备受重视:多层次社会保险模式选择越来越成为各国在新世纪的目标模式。(3)放松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项目的限制。(4)重视社会保险基金同金融市场的互动发展。(5)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向海外延伸。
9、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发展概况(简答,P60—62):(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1年国家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条例规定,各参保单位按其工资总额的3%缴纳劳动保险基金,基金实行分级管理,全国统一调剂使用的管理模式。此制度因“文革”干扰于1969年中断,改由各企业自行负担。(2)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恢复: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国务院1986年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首次在我国建立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根据支付费用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职工的承受能力,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统一筹集”,确定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1999年国务院颁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以支两条线管理。目前全国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9个省建立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2004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总额规模首次超过一万亿元。
10、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框架(选择)P62:(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体: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即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体,我国分两个层次即中央经办机构和省级以下(含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2)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方式: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3)社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管理。(4)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有两种即国家债券投资和银行存款。
11、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内容P63--75: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监督。(实现征收与支付的财务平衡是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的原则。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是:“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实行三项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的集中、统一征收。支付条件:是指受保人在达到什么条件时,可以从社会保险基金中获取经济补偿。)
第三章、社会保险 基金的筹集管理(上)
1、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概念、选择P77-80):
(1) 现收现付模式:现收现付模式的筹资原则是近期横向收付平衡,这种筹资模式要求先做出当年或近几年内某项社会保障措施所需支付的费用预算,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一般不留余额,但在实际执行时会有一定余额。
优点:管理成本低,操作相对简单。根据需求变动及时调整征税比例或缴费额度,保证收支平衡。强调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体现社会共济。没有过多的资金积累,没有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可以避免长期积累基金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
缺点:一代人的退休费用由下一代劳动者提供,如果人中严重老化或经济持续衰退,则会使在职劳动者不堪重负。各国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此模式将使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2) 完全积累模式:筹资原则是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实质是个体一生中的代内收入再分配制度。
优点:退休费用自己在工作期间积累,未来收益和投保期缴费高度成正相关,可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基金提取比例相对稳定,体现储备功能,透明度较高。费率相对稳定,不会有大的起伏,较强抗人口老龄化能力。储备基金短期内不会支用,可为经济增长积累资金,促成并资本形成,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缺点:过于强调效率,没有再分配和互济功能,不利于缓和贫富差距,背离社会保障制度初衷。个人之间退休待遇差别大,不能体现社会保障的互助性原则。储备基金要抵制通货膨胀,确保保值增值。基金制要建立个人帐户,要求获得大量个人信息,管理和运营成本高。
(3) 部分积累模式:兼容近期横向平衡原则和远期纵向平衡原则的筹资模式。基金的筹集中,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方式,保证当前开支需要,另一部分采取积累方式,以满足未来支付需求的增长。
优点:具有较大灵活性,既避免了基金制的较大风险,又可缓解现收现付模式缺乏储备和负担不均的问题。但操作难度大,比率掌握很难做到恰到好处。
2、 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演变P81-82:形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19世纪末德国俾斯麦政府最早建立。德国早期的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发展:智利和新加坡采纳完全积累模式。
3、 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发展趋势(简答,P82):由于现收现付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完全积累模式由于不具有再分配的特征,不能体现风险共担的原则,也不能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发展模式,人们开始考虑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既有部分现收现付,又有部分完全积累的新模式,称之为部分积累模式,该模式拥有两种模式的优点,并避免了两种模式的主要缺陷,是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4、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选择,P83):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来自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由四部分组成,一是由参保人所在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二是由参保人按其工资收入(无法确定工资收入的按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三是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四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银行利息或投资回报及社会捐赠等。
5、 我国保险基金的征缴范围P87:基本养老保险(无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无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全体)。
6、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机构:征缴机构是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委托代为收缴的各级税务部门。截止2003年,我国共15个省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16个省由税务部门代为征收。
7、 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选择,P87-89):输社会保险登记及变更;缴费规定及不按期缴费的处罚(不按规定申报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110%确定应缴数额。逾期不缴的,除补缴欠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入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的分类管理(社保基金不计征税、费)。
8、 违反规定的处罚(选择):缴费单位未按规定输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或未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数额的,情节严重的处1000以上5000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000以上10000以下罚款。缴费单位违反有关财务、会计、统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账册、材料,或者不设账册,致使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无法确定的,迟延缴纳的每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处5000以上20000以下罚款。
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下)
1、 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从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责任分担情况分为四种模式(选择):国家统筹模式、投保资助模式、强制储蓄模式、福利国家模式。
国家统筹模式:国家不向劳动者本人征收任何老年保险费,全部资金都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如前苏联,我国改革前也是此种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投保资助模式:由劳动者个人参保,国家提供一定的资助。此模式又能称为自保公助模式,起源于德国,美国、日本效仿。
强制储蓄模式: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由企业和个人缴纳保险费,实现自我保障。新加坡
福利国家模式: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普惠制养老金的基金来源于税收,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个人不缴纳或只缴纳少部分保险费。福利国家模式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948年英国工党政府宣布英国成为福利国家。定额制,以北欧和英国为代表,工资收入所得比例制,以德国为代表。(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比较表P96)
2、 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和基金筹集模式的变革:(1)企业保险走向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从1986年开始,由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转变,逐步进行退休费用的市、县统筹及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2)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统筹等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体系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体系。(3)统帐结合型养老保险制度实施:1995年确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新模式。企业和职工均按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被分为两部分,分别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帐户和个人帐户部分,社会统筹部分现收现付,个人帐户部分完全积累,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统帐结合模式,基金雉模式转变为部分积累制。
3、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选择P102-104):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相结合的制度。部分积累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规定企业和职工个人必须缴纳保险费,企业缴纳工资总额的20%左右,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8%。
完全积累的企业年金:第二根支柱,2000年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第三根支柱,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
4、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扩面征缴P107-108:(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正由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转变。199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省级统筹能够提升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性和抗风险能力,并可以减轻负担过重地区的企业负担,实现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是未来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2)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不仅指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最大问题是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之内,解决好下岗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问题。目前需要制定关于灵活就业者的统一政策,合理确定他们的缴费比例,并为其提供方便的管理和服务。
5、 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四种,选择P108-109):(1)国家卫生服务模式:保险资金来源于税收,个人基本不缴纳保险费或者缴纳不多。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2)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将医疗保险基金同其他保险基金的筹集集合并在一定,按单一的保险费率生征收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限度以下的工资的一定百分比缴纳保险费,国家基本不提供补助。(3)商业医疗保险模式:资金来源于个人缴纳,美国的医疗保险为例。(4)储蓄性医疗保险模式:资金来源于强制性的个人储蓄,国家对这部分储蓄资金提供政策优惠。新加坡为例。对不同年龄组实行差别费率,由雇主和雇员平均分担,存入个人公积金帐户的保健储蓄分户,缴纳的资金免收个人收入所得税,有征缴基数上限。
6、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1)公费医疗制度:是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的免费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福利制度。(2)劳保医疗制度:我国对实行劳动保险的企业职工及其家属规定的伤病免费医疗及预防疾病医疗的保险制度。(3)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国农民的一大创举。它“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按照参加者互助共济的原则组织起来,为农村社区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制度。”“合作医疗”“保健站”“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三大支柱,在建国后的一段暑期内为解决广大农民的医疗健康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
7、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和基金筹集模式的改革(80年代初到1998年,三个阶段):(1)自发性改革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8年。一些企业实行医疗费用定额包干管理,将医疗定额发给个人,超支自理,剩余归自己,有些企业实行将医疗经费拨付企业医院承包使用。(2)政府主导改革阶段:1993年,指明医疗保险改革方向和原则,确定改革目标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职工健康水平的要求,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使之逐步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3)农村医疗保险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的合作医疗的恢复和重建被称为“二次合作医疗时期”。
8、 统帐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实行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基本医疗保险金,切实保障职工基本医疗。二是建立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制度,发挥互助共济和个人自我保障的作用,形成医、患、保三方制约机制,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遏止浪费。(3)将原公费和劳保医疗实行统一管理,在全国实行新的医疗保险制度。(选择:改革的基本思想是“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6条主要政策P114-115、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的实施原则: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支定收,保障适度;先行试点,总结后再推广。(新的筹资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10、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3点原则):雇主缴费原则;按风险程度生疏保险费的原则;以支定收,留有储备的原则。
11、 工伤保险基金筹集方式:国际上工伤保险存在雇主责任制和社会保险制两种方式。筹集方式也不相同。(1)雇主责任制下的基金筹集:企业自保、企业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政府征收工伤赔偿准备基金。(2)工伤社会保险制度下的基金筹集:工伤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政府有关部门或监督机构负责工伤保险事务,确立对所有提出支付待遇要求的审核和评估程序,统一筹措资金,共担风险。
12、 工伤社会保险的基金筹集有两种办法:工伤保险社会统筹;政府规定标准,企业自行支付。(工伤保险费率的确定:统一费率制;差别费率制;浮动费率制。)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工伤保险基金按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统一筹集。
13、 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项目构成:企业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金。(2003年4月16日《工伤保险条例》通过)
14、 失业保险的制度模式:强制性失业保险、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失业救济、强制性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相结合、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相结合的方式。(失业保险的基金来源:雇主、雇员及政府)。
15、 失业保险费用承担方式(选择):国家承担(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国家和企业分担;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分担(德国、英国、丹麦、加拿大);企业和个人分担(法国、荷兰、以色列);个人全部负担(南斯拉夫);全部由企业负担(加纳)。
16、 失业保险基金的构成(选择):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财政补贴;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主要指对不按期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生疏的滞纳金等。
17、 失业保险基金的缴纳(选择):城镇企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18、 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和来源:生育保险根据“心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最高不得超过工资总额1%。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五章、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管理
1、 社会保险支出范围:主要是面向劳动者,通常保险支出集中在五个方面:养老、残障、死亡;疾病、生育、医疗护理;失业;家庭津贴;工伤及其他。(社会保险支出范围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联)。
2、 社会保险支出与财政支出的关系:财政支出一般划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而转移支出以社会保险支出为主。从经济影响看,社会保险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有着重要地位,它全面影响着国民收入的分配,并间接影响着资源的配置。从数额上看,社会保险支出在国家预算支出中已超过其他支出项目而占据首位。从结构上看,社会保险支出在国家财政开支中的毕生也是呈上升趋势。
3、 福利国家危机的表现:(1)财政陷入困难(经济增长缓慢,收入明显减少,社会福利开去增加,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开动的增长幅度快于同期经济增长幅度,政府财政赤字增长,经济和财政不堪重负。)(2)失业严重(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雇主雇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少雇人,影响就业。高福利降低失业者失业期间寻找工作的积极性。)(3)行政低效率,结构不合理。(福利机构臃肿,福利支出大幅增加。政府官僚机构扩大,政府权力集中,运转不灵活,办事效率低,福利制度结构变得不合理。)(4)社会危机。(福利国家的高福利及平均化,使人们产生对社会和政府的信赖,造成“奖懒罚勤”的效果,国家财政负担加重,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
4、 社会保险水平: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险的高低程度。它既包含量的内容,又包含质的特征。从量上讲,社会保险水平有“高”“低”之分,一般把社会保险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毕生作为社会保险水平的主要指标。还应考虑人均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社会保险覆盖面与社会保险自身的制度结构等多项指标。
5、 社会保险水平的适度标准:适度的社会保险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选择):1,既保障公民的基本经济生活水平,又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既保证社会稳定,又促进经济发展。3,既有利于社会公平,又有利于提高效率。4,既提高公民素质,又促进社会进步。5,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周期平衡,避免出现财务危机,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良性运转。
6、 高比例社会保险金带来的问题:(1)社会保险支出增长过快,加上人口老龄化总体趋势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往往导致社会保险的财务危机,危及社会保险制度的生存和发展。(2)社会保险支付危机必然带来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影响政府的信誉,并最终转嫁给下一代人承担。(3)社会保险水平超度引起雇主缴纳社会保险税费增加,增加的人工成本在不能完全转嫁给消费者承担的情况下,必然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4)社会保险水平超度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
7、 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简答):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险制度密切相关。公平是社会保险的本质和核心。效率是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保证,效率的下降,会造成或加重社会保险制度的实话困难。过分追求公平特别是高保障水平的公平,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果:一方面形成领队社会保险的惰性,另一方面国家财政负担加重,政府通过高税收弥补社会保险赤字,导致资本和技术外流,抑制经济发展。超载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险制度即使公平,也难以长期有效地实施。如果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财富分配的极大不公则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经济发展也会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社会保险制度既要坚持公平,也要体现效率,寻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合理确定支付水平,使社会保险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8、 养老金待遇给付的类型:待遇确定型(DB)和缴费确定型(DC)。
待遇确定型(给付确定型):根据预先设定的养老金领取水平决定缴费率,即“以支定收”。
缴费确定型:参保人按照一定缴费率来缴纳保险费,保险金存入个人账户,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按照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确定。
2003年年底,全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亿元,累计结余2207亿元。
9、 国际上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5种,选择):1,按项目付费方式(“后付制”特点是医院收入与提供的服务项目数直接相关,无法降低医疗费)2,按服务单元付费方式。(3)按人头付费方式(预付制)(4)按病种付费方式(预付制)费用制约力度较强,在客观上促进医院注意节约,避免不必要支出。(5)总额预算付费方式。
10、 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方式(4种)P147:定额自付;扣除保险;共付保险;限额保险。
11、 现行制度下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基本医疗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发挥互助互济和个人自我保障的作用,形成医、患、保三方激励与制约相统一的内在机制,控制医疗费用过快的增长。(支付标准:确定统筹基金的超值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超值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2003年年末,参保人数10902万人。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90亿元,支出654亿元,年末个人账户基金滚存结余积累291亿元,统筹基金滚存结余379亿元。
12、 失业保险金禽的期限(选择):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最长12个月;满5年不足10年的,最长18个月;10年以上的,最长24个月。
13、 失业保险金的支付标准:按月发放,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确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且单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时间长短,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金(最低工资的40%)。2003年末,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49亿元,支出200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304亿元。2003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有4575万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8亿元,支出27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91亿元。
14、 生育保险的支付项目和标准:(1)正常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由社保机构按女职工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给女职工单位,单位按生育女工产假前工资标准支付给本人。剩余留给企业,不足企业补齐。(2)分娩前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治疗费和医疗费,社保机构支付。其中产前检查费100元,正常接生费300元(难产、双胞胎接生费500元,剖腹产接生手术费800元)超出标准的医疗费及药费由单位报销。2003年末,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5亿元,支出13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42亿元。
15、 我国国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6个):1,社会保险支出水平总体偏低(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部分国家社保支出占到GDP1/3左右,我国2002年支出水平占GDP7.15%,差距大)。2,社会保险覆盖面小(只覆盖全国人口39%的城镇居民)美国、加拿大在人均GDP超过20000美元后才实行农民养老保险,德国、波兰、斯里兰卡在人均GDP1345美元、1822美元和369美元时将农民纳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实行全民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即覆盖全体集体家庄的农民)。2002年底,我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在职工仅占城镇企业单位及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的46.5%。3,社会保险水平结构性不合理。4,资金匮乏(由于统筹账户入不敷出,使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有名无实,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计已达6000亿元)。5,我国社保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政府的临时性政策。6,支付环节的行为缺乏规范。
第六章、社会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
1、 投资:是指单位或个人用其所持有的资金购买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或取得这些资产的权利,以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获得与风险成比例的适当收益和本金增值,或只是为了保持原有资金价值的一种资金运营行为。
2、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或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使社会保险基金在一定是时期内获取预期收益的基金运营行为。
3、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可能性(2个):1,社会保险基金的性质决定了其投资运营的可能性。(暂时闲置,具有备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一定数量的资金牌暂时闲置不用的状态,产生了社保基金收入和支付在时间上的差异性,为投资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2,社保基金的筹资模式决定了其投资运营的可能性。(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各国的社会保险基金都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其投资运营奠定了资金基础)。
4、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5个,简述):1,从基金筹集模式看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完全积累模式的基金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必须保证积累基金的保值增值;部分积累模式筹集的基金也存在此问题。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是积累式基金筹集方式的客观要求)。2,从人口老龄化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国际公认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时即为老龄化国家)缓解的主要途径就是大力促进社保基金的尽快增值。3,从通货膨胀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通货膨胀对社保基金的影响:一方面将造成基金本身的贬值;另一方面会导致社保基金支出的增加。)4,从社会保险水平的刚性增长看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呈迅速上升态势)。5,从社会保险待遇调整原则看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必要性(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与物价挂钩是社会保险待遇调整遵循的两项基本原则)。
5、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意义(3个,简述):1,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根本目的是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保持资金的原有价值量,使其购买力不至于下降。通过资金合理投资运营,不断增加原有价值量,使其购买力增加。物价总体水平上升和货币相对贬值条件下,基金购买力要保持不变,在供款既定时要求基金的收益与物价总水平保持同步增长。要增值则要求基金投资收益率超过物价的增长水平)。2,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可以减轻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负担(基金保值增值受益人的利益就不会因时间推移而受损。如无法保值增值,受益人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社保制度将面临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投资运营将保障受益人的利益,保障整个制度的平稳运行。)3,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该国社会储蓄率和投资效率两个因素。当社会储蓄率为一定时,社会保险与经济发慌的关系取决于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程度。保险基金投稿社会再生产过程,实现增值,带来社会总生产的增长,加速经济发展作用。相反如不能增值,即使社会储蓄率提高了,也可能导致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6、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各国通过社会保险法律和行政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做出规定。总体上看,社会保险事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规定得比较宽松,社会保险事业不发达的国家地区,往往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有严格限制。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说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
7、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工具P171—180看表记特点(选择,9种):1,银行存款(操作简单,几乎没有风险,除较长期存款外,资金流动性好,但投资收益率较低)、2,政府债券(债券按发行主体分为国家债券[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利率高而没有拖欠支付的风险。美国保险基金几乎都用于买政府长期国库券和短期公债;英国保险基金用于买政府发行的公债;拉美国家保险基金主要投资政府债券]、地方债券[信誉仅次于国家债券,发行面额较小,利率较高,与国家债券比免缴所得税,是与公司债券的重要区别]、金融债券[利率低于公司债券高于地方和国家债券,信用程度比国家低比一般公司高]、公司债券[利率比政府和金融债券高,信誉不会超过国家政府,但比股票保障程度高。公司债券分等级:第一优先债券、第二优先债券、第三优先债券。归还时按优先次序归还]、国际债券[按发行债券货币种类与发行债券市场不同分为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两种。]、3,公司股票、4,公司债券、5,投资基金、6,指数期货、7,实业投资、8,房地产投资、9,抵押贷款。
8、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组合:多元化是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一个趋势,也是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发慌的必然结果。
9、 资本市场简介: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主要指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债券市场[是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是融通长期资金的市场])。
10、 资本市场的作用:资本市场在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一是为扩大再生产投资提供资金来源;二是提高现有储蓄和投资的配置效率。
11、 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与资本市场的互动作用P184—187:资本市场是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前提和基础(资本市场是社保基金运营的场所。资本市场的存在是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前提和基础。健全的资本市场为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提供安全、有效的投资环境)。发达的资本市场降低了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提高投资运营的效率(发达的资本市场为社保基金提供了更为复杂的资产配置方式和更多样的风险分散手段,使社保基金投资实现较低的风险,获得较高的收益成为可能。随着投资回报率的升高,缴费率会明显降低。可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效率)。
12、 简述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为何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5个)?1,作为长期的储蓄计划,能够有效增加资本市场的总供给,促进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大量资金涌入资本市场,增大了资本市场的货币总供给,刺激并满足市场上筹资主体的资金需求)。2,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社保基金组织规模较大,将会催生大量的机构投资者)。3,社保基金投资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创新(社保基金的特征决定可以促进资本市场上证券工具和动作方式的创新。创造出了许多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替代性的投资选择。)4,社保基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能够降低对国外投资的依赖(使辆市场避免过度的所有权国际化)。5,社保基金作为特定的投资者,影响到资本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及分布,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发送资本市场上各种证券资产的比例,使其在动态调整中趋于合理)。
13、 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会加大资本市场的风险: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超载,刺激大公司的短期行为,损害小公司的利益,加大资本市场的风险。社保基金的投资与酱市场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一对事物。资本市场的竞争发展会带来更低的管理费用,更佳的资源配置。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的效益,促进其增长,进而反过来促进养老基金的发展。
14、 国际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OECD国家的养老基金资产总额在1981年为1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2%),1991年为4.5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5.5%),1998年增长到10万亿美元。全球养老基金资产总额1990年为3.8万亿美元,1995年为5.9万亿美元,1999年达到1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居世界第一,日本第二,英国第三。
15、 我国的资本市场与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我国资本市场自1991年成立上海、贵阳证券交易所。我国进入法制时代,与投资活动相关的各种立法纷纷出台并实施,如《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等。
第七章、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
1、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是指指保险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运营、分配、支付及其财务进行管理的总称。
2、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内容(选择3个)[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财务决算制度]:1,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2,筹集与支付的会计记录。3,财务数据统计4,编制财务报告进行决算等。
3、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原则(选择)P195:《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了社会保险费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明确规定:“基金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4、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前提分为(选择,4项):1,会计主体(指会计服务的空间范围,是一个与其他主体相对独立的会计单位,界定了会计工作的范围。每项基金都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要单独设账、核算)。2,持续经营(其含义是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清算、破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3,会计分期(是对会计活动的时间范围界定,在前两个前提的基础上,根据财务规定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活动过程,人为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时间距离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了解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对会计主体不同暑期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的需要)。4,货币计量(其含义是指,为确认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对各个会计主体进行财务比较,就需要会计工作中使用统一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尺度。货币计量前提隐含着另外一个假设,即币值不变。我国社保基金财务以人民币为唯一的货币计量单位。)
5、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包括(选择):基金预算、基金筹集、基金划转、基金支出、基金运营、基金决算。[按顺序记忆]
6、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素:社保基金财务状况通过资产、负债、基金余额三个要素表示。资产:是基金在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归基金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基金主体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务形成的现时的义务,履行该项义务会导致经济利润流出基金主体,社保基金负债是社保基金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需要用基金资产偿还的债务。基金余额:相当于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是社保基金剩余利益,这部分利益归基金资财提供者所有,即归国家、劳动者所在单位和劳动者个人所有。基金余额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历年社保基金的累积余额,二是当年基金收入减去基金支出后的余额。
7、 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基金收入从其管理方式看,包括(选择,7个):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其他收入。
8、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社会保险经办 机构为实施社会保险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对预算期内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所做出的,经过法宝程序审批,得到法律认可的财务计划。
9、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原则(3个):1,政策性原则(编制基金预算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制度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2,合理性原则(编制预算时要依据充分真实的资料和收支规律,考虑社会保险费支付的刚性规律因素等,进行合理预算,力求各项数据的真实合理)3,完事性原则(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尽可能全面考虑可能影响预算执行的因素,使预算不仅形式完整,内容也要完整,真正具有依据性)。
10、 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是为了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专门存储社会保险基金的计息专户,是实话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的专用账户。
11、 财政专户的设立要遵循的原则:1,财政专户是计息专户,按照国家规定的存款利率计息。2,财政专户应在同级财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协商确定的国有商业银行设立。3,财政专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应在统一银行系统开设,有利于提高缴拨款效率。4财政专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在同一国有商业银行只能各有一个银行帐户,以加强基金的监督和管理。
12、 社会保险基金稽核监督:包括参保对象稽核和内部监督等内容,主要是对基金管理情况和基金资产质量进行监督,也就是对社保基金预算决算、基金收支、基金管理的全部过程,依法实话监督检查。监督的对象是基金管理者,即对基金管理经办机构和管理人员运营基金的财务行为进行监督。
13、 内部控制: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完成各个险种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各类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各类、各项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14、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披露:是把经过加工整理后形成的会计信息提供给报表使用者,公之于众,是社保基金财务的重要环节。
15、 社会保险基金统计:是指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保险活动统计资料的活动,是关于认识社会保险统计活动中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工作。
16、 社会保险统计工作:是社会保险统计实践活动,是搜集、分析整理关于社会保险活动中数字资料工作的总称。
17、 社会保险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保险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是由两项基本要素构成的即:指标的概念与指标数值。1,按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可分为社会保险数量指标和社会保险质量指标。2,按所反映社会保险现象的性质不同,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可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第八章、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
1、 2000年9月,我国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属国务院领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2、 社保基金的风险特征(4个,选择):1,替代率风险(主要指养老保险基金的最终积累额在假定的寿命条件下达不到预定的替代率,从而影响退休后生活水平的风险)。2,投资风险(是指社保基金投资过程中由于主观原因[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组合选择不当]及客观原因[工商业的周期变化、利率波动、政府政策变化等]造成的投资收益率不确定的风险)。3,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社保基金经过长期积累后其实际购买力下降,造成贬值)。4,偿付能力风险(是指基金管理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陷入财务危机而不能偿付委托人的债权的风险)。
3、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主要原则(4个,选择):1,安全性原则2,流动性原则3,盈利性原则(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至少要超过当前的通货膨胀率)4,公益性原则。
4、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体制的优缺点(简答):社何基金的投资运营存在着两种运营模式:一是集中垄断运营模式,即由政府系统或政府授权的公营机构集中运营社会保障基金,如美国、新加坡等国家。此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基金高度集中并具有垄断性,其优点在于政府可以有效控制投资风险且公开透明,缺点在于可能衍生新的官僚系统并影响效率。二是分散竞争式运营模式,通常由政府根据法律规范的资格条件确定多家符合条件的私营机构来运营社保基金,允许各机构之间开展竞争,如智利等国的养老金运营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强制性公积金的商业运营均采用此模式。优点是效率至上,缺点在于政府与参保人均无法控制风险,并因私营机构对利润的追逐与运行的隐蔽性而埋下隐患。
5、 投资风险监控体系(6个,选择):资产分离、信息披露、外部审计、投资限制、风险评级、收益担保。
6、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动作模式:对风险较小的投资采取直接投资模式,对风险较大的投资采取委托投资模式,是国际养老金管理动作的成功之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对银行存款和一级市场国债承销直接运作,对股票、企业债、金融债等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2002年确定6家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2家银行作为托管银行。全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24.4%。2002年底,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6家基金公司成为首批社保基金管理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成为基金托管人。
7、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4个):“空帐”问题、投资收益水平低、法制不健全,缺乏规范和完善的监管和监督体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问题突出。
8、 构建投资组合(9个,简答):1,银行储蓄存款(特点是具有完全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小,但收益低。只作为短期投资工具满足流动性需要,投资比例不宜过高。难以抵制通货膨胀贬值影响,收益率是负值)。2,国家发行的各种债券(优点是有国家财政、银行做后盾,安全性强,较强变现能力,较强流动性,可获得固定的、高于银行存款率的利息,较高收益)。3,委托金融机构的短期贷款(优点是能把握基金投资对象,有一定的权威性,能保证贷出的资金安全回收,贷款利率较高)。4,企业债券(我国证券市场尚未形成,投资风险大,当前不宜涉足)。5,股票(高收益,高风险。比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市场状况进行调整)。6,证券投资基金(是分散投资,通过科学的投资组合,可以较高程度地回避非系统风险,流动性好)。7,建立社会保险银行直接对外投资。8,直接投资生产或流通领域(增值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存在投资风险)。9,不动产投资。
9、 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运营体制的配套措施(5个):1,制定科学的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法规。2,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体制。3,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定量研究和投资预测的分析。4,在国家财政预算中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独立核算制度。5,建立安全、可靠的监督体系。
10、 企业年金:在我国以前称为补充养老保险,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企业和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旨在为企业职工提供一定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是我国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的重大制度安排。
11、 建立企业年金的必要性(4个):1,企业年金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和扩大。2,企业年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3,企业年金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追求效率。4,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
12、 年金运行模式主要有:待遇确定型DB(根据受益人的条件和一定的公式计算出其将来享受的养老待遇,由精算师依据这一待遇水平计算出每年应储存的金额)。、缴费确定型DC(事先确定参加计划的企业和个人应缴费的金额,为每个参加计划的员工建立个人帐户,受益人未来享受的待遇水平是缴费总积累和投资收益的合计)。、混合型养老计划(结合前两种模式特点,设计出多个混合型养老金计划,包括:联合计划、现金余额计划、养老金权益计划和目标受益计划等)。
13、 企业年金的理论基础(P258—260):父爱主义理论;人力折旧理论;延期支付理论。
14、 我国企业年金的制度建设(LOOK):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到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国发[2000]42号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2003年12月30号通过《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04年5月1日《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15、 企业年金的投资原则(3个):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16、 企业年金的投资工具:银行存款;国债;股票;投资基金;金融债券、公司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基础设施建设;
17、 企业年金的监管主要有以下两个模式:1,审慎性监管模式(即根据审慎性原则对基金进行监管。适合于经济发展比较成熟、金融体制比较完善、资本市场和各类中介组织比较发达、基金管理机构有一定程度发展、相关法律比较健全的国家。采用此模式的国家有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2,严格的限量监管模式(特点是监管机构独立性强,权力较大,除了要求基金达到最低的审慎性监管要求外,还对基金的结构、运作和绩效等方面进行严格的限制性规定。采用此模式的国家有欧洲大陆国家及智利、秘鲁等拉美国家。
第九章、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1、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是指由国家授权专门机构(行政监管机构、专职监管部门)为防范和化解社会保险基金风险,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对参保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金运营机构管理的各分项社保基金、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以及社保基金的征缴、安全运营、基金保值增值等过程与结果进行监督、评审、认证和鉴定,以确保社保基金正常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
2、 劳动保障部是负责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的最高职能机构。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具体负责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
3、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基本原则(5个):1,法制性监管和政府行政性监管并立原则。2,公正性原则。3,独立性原则。4,坚持安全第一、风险防范、注重保值增值的基金运营原则。5,科学性原则。
4、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条,简述):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必须建立可靠而又相对稳定的基金制度,保证基金的收支平衡。1,有利于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基金收支过程和运营操作具有一定风险性,完善的监管可保证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2,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基金监管机构代表参保人员对基金的运行进行严格的监管成为必要,以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对社会保险基金实施监督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的需要(基金监管制度是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金安全和完整的根本保证)。4,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存在强相关关系。通过对基金有效监管,可确保基金安全,促进基金经办和运营机构建立良好的基金运营结构和信息反馈体系,改善管理方式和运营环境,合理配置基金资源,稳步提高投资效益,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5、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风险的监管(4个):基金征缴的监管;基金支付监管;结余基金监管;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的监管。
6、 社会保险基金运营风险的监管内容(3个):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机构资格审定;基金运营风险的动态监管;规范的退出程序。
7、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7个):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劳动保障部门行政监管为主,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银行监督、内部控制和社会监督有机配合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P308—311各监管部门职责;P312—313监管人员管理。LOOK)
1、 社会保险P2:就是以国家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享有基本的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2、 社会保险的内容(多选)P3: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3、 养老保险P3:是指劳动者在达到法宝年龄而退休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
4、 医疗保险P3:是指劳动者在患病期间,由保险机构或保险组织按规定支付其医疗费和生活费的社会保险制度。
5、 生育保险P3:是指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降低或失去正常工资收入来源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项目。
6、 失业保险P4:是当劳动者因非本人自愿原因失业,从而丧失收入来源时,由社会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保障的项目。
7、 工伤保险P4:是对因工负伤或因职业致残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给予工资收入补偿、医疗保健护理、伤残重建及生活照顾等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8、 社会保险的特点(选择)P5—P7:强制性、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以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为标准、作为一种社会,注重社会公平、共济性。
9、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P7—P9:(1)保险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政府行为,属于性保险;商业保险是等份交换的买卖行为,具有商业性质。(2)保险对象不同:社会保险对象是法律规定的社会劳动者;商业保险的对象是一切自愿投保的国民。(3)实话方式不同:社会保险采用强制方式实施;商业保险是自愿原则。(4)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不同:社会保险依据法律规定;商业保险信赖于保险合同。(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商业保险是满足人们对保障水平的特定需要,保障水平多样化,一般比社会保险高。(6)保险费的承担者不同:社会保险费由劳动者个人、企业、国家三方共同分担;商业保险费由投保人负担。(7)经营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经营主体是政府;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是营利性的企业法人。(8)经营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心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
10、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阶段P10—P13:(1)产生阶段[19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社会保险制度最早产生于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2)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3)充分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界70年代末](4)改革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11、 我国城镇保险制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P14—P17:初创阶段1951—1957年;调整和发展阶段1958—1965年;遭到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改革阶段1977年至今。
12、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共经历了三个时期P17—P19: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1991年6月;第二个时期是1991年6月至1995年3月;第三个时期是1995年3月至今。(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P19—P23)
13、 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P24—P25:1958年,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农村基本确立。1960年2月,集体医疗保健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在中国的广大农村普遍建立的合作医疗制度,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村集体第年提取的公益金。2003年底下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
² 14、社会保险基金(名词)P27:是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劳动者因年老、患病、生育、失业、伤残、死亡等原因而中断劳动,或部分、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建立的专项基金。
² 15、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理解应把握以下三点(选择)P28:第一,社会保险基金是依据法律或国家政策规定设立的。第二,社会保险基金的雉管理机构,是政府某一部门或国家特别授权成立的专门机构。第三,社会保险基金是一种专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
16、社会保险基金制度P28:是关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筹措、使用、投资劳动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统称,是社会保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17、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制度遵循如下原则(4项原则)P28—P29:社会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公平性原则、规范性原则。
18、社会保险基金的特点(4个特点,选择、简答)P29—P31):(1)强制性:社会保险是一种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社会政策,通过立法手段在全社会强制推行。强制性是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都具有法律强制的特性。(2)基本保障性:社会保险基金所提供的经济补偿水平只能以一定时期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基准,既不保证被保险人原有生活水平不变,更不会满足其全面生活需求。不能超过自己在业时的工资收入,是量的规定性。(3)特定对象性: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工薪劳动者,而不是所有社会成员。(4)统筹互济性: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形成专门的消费基金,统一调剂使用,使社会劳动者共同承担社会风险。个人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并不严格对应。
19、社会保险基金的功能(5个,选择)P31—P33:稳定社会的“减震器”、社会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调节收入差距的特殊手段、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对社会文明发展起促进作用。
20、按社会保险项目的专门用途及其功能分类P33: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基金。
21、按筹资模式分类(三个名词)P36: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按资金调剂范围可分为社会统筹模式和个人帐户模式。
从基金积累的角度而言,按是否有基金积累可分为:
现收现付模式:是由社会保险机构按以支定收的原则筹资,即由雇主和雇员(或全部由雇主)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统筹费率)缴纳保险费(或税)。以支定收,不留积累。
完全积累模式:其裨是个体一生中的代内收入再分配,也就是个人帐户制度。个人帐户是从职工参加工作起,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费率)由雇主和雇员(或只有一方)缴纳保险费,记入个人帐户,作为长期储存积累增值的基金,其所有权归个人,按照基金领取的条件,一次性领取或按朋按用途领取。
部分积累模式:是对现收现付模式和完全积累模式的整合,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的原则筹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初期提出“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即此种模式。
21、按基金所有权分类(选择)P37—P38:可分为公共基金(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中属于社会“社会统筹”的部分)、个人基金(如个人帐户的养老保险基金)、机构基金(如用人单位的福利基金等)。
22、按基金劳动管理方式分类(选择,P37—P38):财政性基金(按目前管理方式又分为预算内管理资金和预算外管理资金)、市场信托管理基金、公积金基金。
23、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P39:是指由专门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照社会保险制度所规定的计征对象和方法,定期向劳动者所在单位或劳动者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的行为。
24、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七种形式P39—P41:企业全部缴纳(工伤保险)、政府全部资助、个人全部缴纳、企业与个人共同缴纳、企业缴纳与国家资助、个人缴纳与国家资助、个人企业政府三方共同负担。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企业缴纳、企业与个人共同缴纳、个人企业国家三方共同负担这三种方式为主。
25、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包括征税制与征费制两种,工业化国家采用征税方式较为普遍。社会保险税的不同名称(社会保障税、工薪税等)。
26、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6个,选择,P43—P45):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国家财政资助、特别捐税补助(特别财政税、超额所得税、出口税、专项消费税、汽油费、烟草税等)、社会保险基金营运收入、滞纳金和罚金收入。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1、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P49: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根据国家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开展的基金筹集、待遇支付、基金保值增值的行为和过程。
2、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主要包括P49: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和决算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稽核、监督等。
3、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目标P49:一是确保基金的完事和完全;二是防止基金贬值,实现基金保值,争取基金增值;三是满足给付的需要,避免发生支付危机;四是保持高效率。其中保证基金安全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目标。
4、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遵循的原则P49:一是依法管理,规范运行。二是坚持收支两条线,征收和支出适当分离。三是实行预算管理,应根据社会保险的目标编制社会保险基金的年度与中、长期收支预算。四是严格监督,杜绝漏洞。
5、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模式(选择,P50):(1)财政集中型基金管理模式:即以建立社会保险预算或直接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的方式管理社会保险基金,体现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最后责任。(2)多元分散型基金管理模式:即社会保险专门机构委托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对社会保险基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信托投资,并规定最低投资收益率的基金管理途径。(3)专门机构的集中基金管理模式:即由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社会保险银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公司或基金会等专门机构负责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营运。
6、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特点(3点,选择、简答P50—P52):(1)社会政策目的性: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基本保障的社会政策目标。(2)法律监控性: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费率的确定、基金征缴支付、基金保管、投资营运、投资组合、投资限额等均需置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严格监控之下,体现出很强的依法管理的特征。(3)综合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应当同财政、银行、证券、保险、审计等监管部门相互配合和协调。
7、 国际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类型(选择P55—56):现收现付的财务机制(美国、日本、瑞典、瑞士);中央公积金集中管理模式(新加坡、马来西亚);私营化管理的基金模式(智利,以个人帐户为基础)。
8、 国际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新特点(5个特点,简答,P56-60):(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欧美国家通过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放松政府管制,更多向市场机制回归,致力于向市场化方向的调整改革。拉美、东欧国家强调严格监控,限制的的分散管理模式,东南亚车家集中管理的公积金模式仍在继续发展。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直接作用在弱化,如放松投资管理,鼓励私营机构更多的介入。(2)社会保险基金监管问题备受重视:多层次社会保险模式选择越来越成为各国在新世纪的目标模式。(3)放松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项目的限制。(4)重视社会保险基金同金融市场的互动发展。(5)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向海外延伸。
9、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发展概况(简答,P60—62):(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1年国家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条例规定,各参保单位按其工资总额的3%缴纳劳动保险基金,基金实行分级管理,全国统一调剂使用的管理模式。此制度因“文革”干扰于1969年中断,改由各企业自行负担。(2)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恢复: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国务院1986年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首次在我国建立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根据支付费用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职工的承受能力,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统一筹集”,确定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1999年国务院颁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以支两条线管理。目前全国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9个省建立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2004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总额规模首次超过一万亿元。
10、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框架(选择)P62:(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体: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即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体,我国分两个层次即中央经办机构和省级以下(含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2)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方式: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3)社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管理。(4)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有两种即国家债券投资和银行存款。
11、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主要内容P63--75:基金的筹集、支付、运营、监督。(实现征收与支付的财务平衡是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的原则。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是:“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实行三项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的集中、统一征收。支付条件:是指受保人在达到什么条件时,可以从社会保险基金中获取经济补偿。)
第三章、社会保险 基金的筹集管理(上)
1、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概念、选择P77-80):
(1) 现收现付模式:现收现付模式的筹资原则是近期横向收付平衡,这种筹资模式要求先做出当年或近几年内某项社会保障措施所需支付的费用预算,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一般不留余额,但在实际执行时会有一定余额。
优点:管理成本低,操作相对简单。根据需求变动及时调整征税比例或缴费额度,保证收支平衡。强调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体现社会共济。没有过多的资金积累,没有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可以避免长期积累基金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
缺点:一代人的退休费用由下一代劳动者提供,如果人中严重老化或经济持续衰退,则会使在职劳动者不堪重负。各国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此模式将使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2) 完全积累模式:筹资原则是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实质是个体一生中的代内收入再分配制度。
优点:退休费用自己在工作期间积累,未来收益和投保期缴费高度成正相关,可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基金提取比例相对稳定,体现储备功能,透明度较高。费率相对稳定,不会有大的起伏,较强抗人口老龄化能力。储备基金短期内不会支用,可为经济增长积累资金,促成并资本形成,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缺点:过于强调效率,没有再分配和互济功能,不利于缓和贫富差距,背离社会保障制度初衷。个人之间退休待遇差别大,不能体现社会保障的互助性原则。储备基金要抵制通货膨胀,确保保值增值。基金制要建立个人帐户,要求获得大量个人信息,管理和运营成本高。
(3) 部分积累模式:兼容近期横向平衡原则和远期纵向平衡原则的筹资模式。基金的筹集中,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方式,保证当前开支需要,另一部分采取积累方式,以满足未来支付需求的增长。
优点:具有较大灵活性,既避免了基金制的较大风险,又可缓解现收现付模式缺乏储备和负担不均的问题。但操作难度大,比率掌握很难做到恰到好处。
2、 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演变P81-82:形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19世纪末德国俾斯麦政府最早建立。德国早期的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发展:智利和新加坡采纳完全积累模式。
3、 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发展趋势(简答,P82):由于现收现付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完全积累模式由于不具有再分配的特征,不能体现风险共担的原则,也不能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发展模式,人们开始考虑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既有部分现收现付,又有部分完全积累的新模式,称之为部分积累模式,该模式拥有两种模式的优点,并避免了两种模式的主要缺陷,是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4、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选择,P83):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来自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由四部分组成,一是由参保人所在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二是由参保人按其工资收入(无法确定工资收入的按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百分比缴纳的保险费;三是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四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银行利息或投资回报及社会捐赠等。
5、 我国保险基金的征缴范围P87:基本养老保险(无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无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全体)。
6、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机构:征缴机构是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委托代为收缴的各级税务部门。截止2003年,我国共15个省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16个省由税务部门代为征收。
7、 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选择,P87-89):输社会保险登记及变更;缴费规定及不按期缴费的处罚(不按规定申报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110%确定应缴数额。逾期不缴的,除补缴欠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入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的分类管理(社保基金不计征税、费)。
8、 违反规定的处罚(选择):缴费单位未按规定输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或未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数额的,情节严重的处1000以上5000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000以上10000以下罚款。缴费单位违反有关财务、会计、统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账册、材料,或者不设账册,致使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无法确定的,迟延缴纳的每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处5000以上20000以下罚款。
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下)
1、 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从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责任分担情况分为四种模式(选择):国家统筹模式、投保资助模式、强制储蓄模式、福利国家模式。
国家统筹模式:国家不向劳动者本人征收任何老年保险费,全部资金都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如前苏联,我国改革前也是此种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投保资助模式:由劳动者个人参保,国家提供一定的资助。此模式又能称为自保公助模式,起源于德国,美国、日本效仿。
强制储蓄模式: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由企业和个人缴纳保险费,实现自我保障。新加坡
福利国家模式: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普惠制养老金的基金来源于税收,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个人不缴纳或只缴纳少部分保险费。福利国家模式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948年英国工党政府宣布英国成为福利国家。定额制,以北欧和英国为代表,工资收入所得比例制,以德国为代表。(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比较表P96)
2、 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和基金筹集模式的变革:(1)企业保险走向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从1986年开始,由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转变,逐步进行退休费用的市、县统筹及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2)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统筹等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体系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体系。(3)统帐结合型养老保险制度实施:1995年确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新模式。企业和职工均按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被分为两部分,分别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帐户和个人帐户部分,社会统筹部分现收现付,个人帐户部分完全积累,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统帐结合模式,基金雉模式转变为部分积累制。
3、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选择P102-104):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相结合的制度。部分积累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规定企业和职工个人必须缴纳保险费,企业缴纳工资总额的20%左右,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8%。
完全积累的企业年金:第二根支柱,2000年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第三根支柱,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
4、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扩面征缴P107-108:(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正由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转变。199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省级统筹能够提升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性和抗风险能力,并可以减轻负担过重地区的企业负担,实现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是未来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2)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不仅指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最大问题是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之内,解决好下岗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问题。目前需要制定关于灵活就业者的统一政策,合理确定他们的缴费比例,并为其提供方便的管理和服务。
5、 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四种,选择P108-109):(1)国家卫生服务模式:保险资金来源于税收,个人基本不缴纳保险费或者缴纳不多。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2)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将医疗保险基金同其他保险基金的筹集集合并在一定,按单一的保险费率生征收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限度以下的工资的一定百分比缴纳保险费,国家基本不提供补助。(3)商业医疗保险模式:资金来源于个人缴纳,美国的医疗保险为例。(4)储蓄性医疗保险模式:资金来源于强制性的个人储蓄,国家对这部分储蓄资金提供政策优惠。新加坡为例。对不同年龄组实行差别费率,由雇主和雇员平均分担,存入个人公积金帐户的保健储蓄分户,缴纳的资金免收个人收入所得税,有征缴基数上限。
6、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1)公费医疗制度:是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的免费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福利制度。(2)劳保医疗制度:我国对实行劳动保险的企业职工及其家属规定的伤病免费医疗及预防疾病医疗的保险制度。(3)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国农民的一大创举。它“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按照参加者互助共济的原则组织起来,为农村社区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制度。”“合作医疗”“保健站”“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三大支柱,在建国后的一段暑期内为解决广大农民的医疗健康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
7、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和基金筹集模式的改革(80年代初到1998年,三个阶段):(1)自发性改革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8年。一些企业实行医疗费用定额包干管理,将医疗定额发给个人,超支自理,剩余归自己,有些企业实行将医疗经费拨付企业医院承包使用。(2)政府主导改革阶段:1993年,指明医疗保险改革方向和原则,确定改革目标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职工健康水平的要求,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使之逐步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3)农村医疗保险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的合作医疗的恢复和重建被称为“二次合作医疗时期”。
8、 统帐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实行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基本医疗保险金,切实保障职工基本医疗。二是建立统筹基金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制度,发挥互助共济和个人自我保障的作用,形成医、患、保三方制约机制,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遏止浪费。(3)将原公费和劳保医疗实行统一管理,在全国实行新的医疗保险制度。(选择:改革的基本思想是“基本保障,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帐结合。”)6条主要政策P114-115、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的实施原则: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支定收,保障适度;先行试点,总结后再推广。(新的筹资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10、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3点原则):雇主缴费原则;按风险程度生疏保险费的原则;以支定收,留有储备的原则。
11、 工伤保险基金筹集方式:国际上工伤保险存在雇主责任制和社会保险制两种方式。筹集方式也不相同。(1)雇主责任制下的基金筹集:企业自保、企业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政府征收工伤赔偿准备基金。(2)工伤社会保险制度下的基金筹集:工伤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政府有关部门或监督机构负责工伤保险事务,确立对所有提出支付待遇要求的审核和评估程序,统一筹措资金,共担风险。
12、 工伤社会保险的基金筹集有两种办法:工伤保险社会统筹;政府规定标准,企业自行支付。(工伤保险费率的确定:统一费率制;差别费率制;浮动费率制。)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工伤保险基金按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统一筹集。
13、 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项目构成:企业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金。(2003年4月16日《工伤保险条例》通过)
14、 失业保险的制度模式:强制性失业保险、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失业救济、强制性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相结合、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相结合的方式。(失业保险的基金来源:雇主、雇员及政府)。
15、 失业保险费用承担方式(选择):国家承担(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国家和企业分担;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分担(德国、英国、丹麦、加拿大);企业和个人分担(法国、荷兰、以色列);个人全部负担(南斯拉夫);全部由企业负担(加纳)。
16、 失业保险基金的构成(选择):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财政补贴;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主要指对不按期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生疏的滞纳金等。
17、 失业保险基金的缴纳(选择):城镇企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18、 生育保险基金的筹集和来源:生育保险根据“心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最高不得超过工资总额1%。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五章、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管理
1、 社会保险支出范围:主要是面向劳动者,通常保险支出集中在五个方面:养老、残障、死亡;疾病、生育、医疗护理;失业;家庭津贴;工伤及其他。(社会保险支出范围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联)。
2、 社会保险支出与财政支出的关系:财政支出一般划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而转移支出以社会保险支出为主。从经济影响看,社会保险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有着重要地位,它全面影响着国民收入的分配,并间接影响着资源的配置。从数额上看,社会保险支出在国家预算支出中已超过其他支出项目而占据首位。从结构上看,社会保险支出在国家财政开支中的毕生也是呈上升趋势。
3、 福利国家危机的表现:(1)财政陷入困难(经济增长缓慢,收入明显减少,社会福利开去增加,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开动的增长幅度快于同期经济增长幅度,政府财政赤字增长,经济和财政不堪重负。)(2)失业严重(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雇主雇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少雇人,影响就业。高福利降低失业者失业期间寻找工作的积极性。)(3)行政低效率,结构不合理。(福利机构臃肿,福利支出大幅增加。政府官僚机构扩大,政府权力集中,运转不灵活,办事效率低,福利制度结构变得不合理。)(4)社会危机。(福利国家的高福利及平均化,使人们产生对社会和政府的信赖,造成“奖懒罚勤”的效果,国家财政负担加重,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
4、 社会保险水平: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险的高低程度。它既包含量的内容,又包含质的特征。从量上讲,社会保险水平有“高”“低”之分,一般把社会保险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毕生作为社会保险水平的主要指标。还应考虑人均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社会保险覆盖面与社会保险自身的制度结构等多项指标。
5、 社会保险水平的适度标准:适度的社会保险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选择):1,既保障公民的基本经济生活水平,又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既保证社会稳定,又促进经济发展。3,既有利于社会公平,又有利于提高效率。4,既提高公民素质,又促进社会进步。5,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周期平衡,避免出现财务危机,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良性运转。
6、 高比例社会保险金带来的问题:(1)社会保险支出增长过快,加上人口老龄化总体趋势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往往导致社会保险的财务危机,危及社会保险制度的生存和发展。(2)社会保险支付危机必然带来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影响政府的信誉,并最终转嫁给下一代人承担。(3)社会保险水平超度引起雇主缴纳社会保险税费增加,增加的人工成本在不能完全转嫁给消费者承担的情况下,必然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4)社会保险水平超度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
7、 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简答):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险制度密切相关。公平是社会保险的本质和核心。效率是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保证,效率的下降,会造成或加重社会保险制度的实话困难。过分追求公平特别是高保障水平的公平,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果:一方面形成领队社会保险的惰性,另一方面国家财政负担加重,政府通过高税收弥补社会保险赤字,导致资本和技术外流,抑制经济发展。超载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险制度即使公平,也难以长期有效地实施。如果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财富分配的极大不公则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经济发展也会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社会保险制度既要坚持公平,也要体现效率,寻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合理确定支付水平,使社会保险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8、 养老金待遇给付的类型:待遇确定型(DB)和缴费确定型(DC)。
待遇确定型(给付确定型):根据预先设定的养老金领取水平决定缴费率,即“以支定收”。
缴费确定型:参保人按照一定缴费率来缴纳保险费,保险金存入个人账户,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按照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确定。
2003年年底,全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亿元,累计结余2207亿元。
9、 国际上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5种,选择):1,按项目付费方式(“后付制”特点是医院收入与提供的服务项目数直接相关,无法降低医疗费)2,按服务单元付费方式。(3)按人头付费方式(预付制)(4)按病种付费方式(预付制)费用制约力度较强,在客观上促进医院注意节约,避免不必要支出。(5)总额预算付费方式。
10、 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方式(4种)P147:定额自付;扣除保险;共付保险;限额保险。
11、 现行制度下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基本医疗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发挥互助互济和个人自我保障的作用,形成医、患、保三方激励与制约相统一的内在机制,控制医疗费用过快的增长。(支付标准:确定统筹基金的超值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超值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2003年年末,参保人数10902万人。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90亿元,支出654亿元,年末个人账户基金滚存结余积累291亿元,统筹基金滚存结余379亿元。
12、 失业保险金禽的期限(选择):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最长12个月;满5年不足10年的,最长18个月;10年以上的,最长24个月。
13、 失业保险金的支付标准:按月发放,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确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且单位已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时间长短,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金(最低工资的40%)。2003年末,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49亿元,支出200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304亿元。2003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有4575万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8亿元,支出27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91亿元。
14、 生育保险的支付项目和标准:(1)正常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由社保机构按女职工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给女职工单位,单位按生育女工产假前工资标准支付给本人。剩余留给企业,不足企业补齐。(2)分娩前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治疗费和医疗费,社保机构支付。其中产前检查费100元,正常接生费300元(难产、双胞胎接生费500元,剖腹产接生手术费800元)超出标准的医疗费及药费由单位报销。2003年末,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5亿元,支出13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42亿元。
15、 我国国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6个):1,社会保险支出水平总体偏低(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部分国家社保支出占到GDP1/3左右,我国2002年支出水平占GDP7.15%,差距大)。2,社会保险覆盖面小(只覆盖全国人口39%的城镇居民)美国、加拿大在人均GDP超过20000美元后才实行农民养老保险,德国、波兰、斯里兰卡在人均GDP1345美元、1822美元和369美元时将农民纳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实行全民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即覆盖全体集体家庄的农民)。2002年底,我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在职工仅占城镇企业单位及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的46.5%。3,社会保险水平结构性不合理。4,资金匮乏(由于统筹账户入不敷出,使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有名无实,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计已达6000亿元)。5,我国社保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政府的临时性政策。6,支付环节的行为缺乏规范。
第六章、社会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
1、 投资:是指单位或个人用其所持有的资金购买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或取得这些资产的权利,以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获得与风险成比例的适当收益和本金增值,或只是为了保持原有资金价值的一种资金运营行为。
2、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或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使社会保险基金在一定是时期内获取预期收益的基金运营行为。
3、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可能性(2个):1,社会保险基金的性质决定了其投资运营的可能性。(暂时闲置,具有备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一定数量的资金牌暂时闲置不用的状态,产生了社保基金收入和支付在时间上的差异性,为投资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2,社保基金的筹资模式决定了其投资运营的可能性。(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各国的社会保险基金都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其投资运营奠定了资金基础)。
4、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5个,简述):1,从基金筹集模式看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完全积累模式的基金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必须保证积累基金的保值增值;部分积累模式筹集的基金也存在此问题。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是积累式基金筹集方式的客观要求)。2,从人口老龄化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国际公认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时即为老龄化国家)缓解的主要途径就是大力促进社保基金的尽快增值。3,从通货膨胀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通货膨胀对社保基金的影响:一方面将造成基金本身的贬值;另一方面会导致社保基金支出的增加。)4,从社会保险水平的刚性增长看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呈迅速上升态势)。5,从社会保险待遇调整原则看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必要性(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与物价挂钩是社会保险待遇调整遵循的两项基本原则)。
5、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意义(3个,简述):1,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根本目的是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保持资金的原有价值量,使其购买力不至于下降。通过资金合理投资运营,不断增加原有价值量,使其购买力增加。物价总体水平上升和货币相对贬值条件下,基金购买力要保持不变,在供款既定时要求基金的收益与物价总水平保持同步增长。要增值则要求基金投资收益率超过物价的增长水平)。2,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可以减轻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负担(基金保值增值受益人的利益就不会因时间推移而受损。如无法保值增值,受益人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社保制度将面临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投资运营将保障受益人的利益,保障整个制度的平稳运行。)3,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该国社会储蓄率和投资效率两个因素。当社会储蓄率为一定时,社会保险与经济发慌的关系取决于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程度。保险基金投稿社会再生产过程,实现增值,带来社会总生产的增长,加速经济发展作用。相反如不能增值,即使社会储蓄率提高了,也可能导致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6、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各国通过社会保险法律和行政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做出规定。总体上看,社会保险事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规定得比较宽松,社会保险事业不发达的国家地区,往往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有严格限制。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说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
7、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工具P171—180看表记特点(选择,9种):1,银行存款(操作简单,几乎没有风险,除较长期存款外,资金流动性好,但投资收益率较低)、2,政府债券(债券按发行主体分为国家债券[以政府信用作为担保,利率高而没有拖欠支付的风险。美国保险基金几乎都用于买政府长期国库券和短期公债;英国保险基金用于买政府发行的公债;拉美国家保险基金主要投资政府债券]、地方债券[信誉仅次于国家债券,发行面额较小,利率较高,与国家债券比免缴所得税,是与公司债券的重要区别]、金融债券[利率低于公司债券高于地方和国家债券,信用程度比国家低比一般公司高]、公司债券[利率比政府和金融债券高,信誉不会超过国家政府,但比股票保障程度高。公司债券分等级:第一优先债券、第二优先债券、第三优先债券。归还时按优先次序归还]、国际债券[按发行债券货币种类与发行债券市场不同分为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两种。]、3,公司股票、4,公司债券、5,投资基金、6,指数期货、7,实业投资、8,房地产投资、9,抵押贷款。
8、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组合:多元化是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一个趋势,也是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发慌的必然结果。
9、 资本市场简介: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主要指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债券市场[是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是融通长期资金的市场])。
10、 资本市场的作用:资本市场在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一是为扩大再生产投资提供资金来源;二是提高现有储蓄和投资的配置效率。
11、 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与资本市场的互动作用P184—187:资本市场是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前提和基础(资本市场是社保基金运营的场所。资本市场的存在是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前提和基础。健全的资本市场为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提供安全、有效的投资环境)。发达的资本市场降低了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提高投资运营的效率(发达的资本市场为社保基金提供了更为复杂的资产配置方式和更多样的风险分散手段,使社保基金投资实现较低的风险,获得较高的收益成为可能。随着投资回报率的升高,缴费率会明显降低。可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效率)。
12、 简述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为何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5个)?1,作为长期的储蓄计划,能够有效增加资本市场的总供给,促进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大量资金涌入资本市场,增大了资本市场的货币总供给,刺激并满足市场上筹资主体的资金需求)。2,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社保基金组织规模较大,将会催生大量的机构投资者)。3,社保基金投资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创新(社保基金的特征决定可以促进资本市场上证券工具和动作方式的创新。创造出了许多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替代性的投资选择。)4,社保基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能够降低对国外投资的依赖(使辆市场避免过度的所有权国际化)。5,社保基金作为特定的投资者,影响到资本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及分布,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发送资本市场上各种证券资产的比例,使其在动态调整中趋于合理)。
13、 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会加大资本市场的风险: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超载,刺激大公司的短期行为,损害小公司的利益,加大资本市场的风险。社保基金的投资与酱市场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一对事物。资本市场的竞争发展会带来更低的管理费用,更佳的资源配置。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的效益,促进其增长,进而反过来促进养老基金的发展。
14、 国际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OECD国家的养老基金资产总额在1981年为1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2%),1991年为4.5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5.5%),1998年增长到10万亿美元。全球养老基金资产总额1990年为3.8万亿美元,1995年为5.9万亿美元,1999年达到1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居世界第一,日本第二,英国第三。
15、 我国的资本市场与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我国资本市场自1991年成立上海、贵阳证券交易所。我国进入法制时代,与投资活动相关的各种立法纷纷出台并实施,如《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等。
第七章、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
1、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是指指保险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运营、分配、支付及其财务进行管理的总称。
2、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内容(选择3个)[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财务决算制度]:1,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2,筹集与支付的会计记录。3,财务数据统计4,编制财务报告进行决算等。
3、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原则(选择)P195:《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了社会保险费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明确规定:“基金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4、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的前提分为(选择,4项):1,会计主体(指会计服务的空间范围,是一个与其他主体相对独立的会计单位,界定了会计工作的范围。每项基金都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要单独设账、核算)。2,持续经营(其含义是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清算、破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3,会计分期(是对会计活动的时间范围界定,在前两个前提的基础上,根据财务规定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活动过程,人为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时间距离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了解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对会计主体不同暑期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的需要)。4,货币计量(其含义是指,为确认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对各个会计主体进行财务比较,就需要会计工作中使用统一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尺度。货币计量前提隐含着另外一个假设,即币值不变。我国社保基金财务以人民币为唯一的货币计量单位。)
5、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包括(选择):基金预算、基金筹集、基金划转、基金支出、基金运营、基金决算。[按顺序记忆]
6、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要素:社保基金财务状况通过资产、负债、基金余额三个要素表示。资产:是基金在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归基金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基金主体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务形成的现时的义务,履行该项义务会导致经济利润流出基金主体,社保基金负债是社保基金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需要用基金资产偿还的债务。基金余额:相当于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是社保基金剩余利益,这部分利益归基金资财提供者所有,即归国家、劳动者所在单位和劳动者个人所有。基金余额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历年社保基金的累积余额,二是当年基金收入减去基金支出后的余额。
7、 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基金收入从其管理方式看,包括(选择,7个):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其他收入。
8、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社会保险经办 机构为实施社会保险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对预算期内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所做出的,经过法宝程序审批,得到法律认可的财务计划。
9、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原则(3个):1,政策性原则(编制基金预算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制度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2,合理性原则(编制预算时要依据充分真实的资料和收支规律,考虑社会保险费支付的刚性规律因素等,进行合理预算,力求各项数据的真实合理)3,完事性原则(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尽可能全面考虑可能影响预算执行的因素,使预算不仅形式完整,内容也要完整,真正具有依据性)。
10、 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是为了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的专门存储社会保险基金的计息专户,是实话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的专用账户。
11、 财政专户的设立要遵循的原则:1,财政专户是计息专户,按照国家规定的存款利率计息。2,财政专户应在同级财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协商确定的国有商业银行设立。3,财政专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应在统一银行系统开设,有利于提高缴拨款效率。4财政专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在同一国有商业银行只能各有一个银行帐户,以加强基金的监督和管理。
12、 社会保险基金稽核监督:包括参保对象稽核和内部监督等内容,主要是对基金管理情况和基金资产质量进行监督,也就是对社保基金预算决算、基金收支、基金管理的全部过程,依法实话监督检查。监督的对象是基金管理者,即对基金管理经办机构和管理人员运营基金的财务行为进行监督。
13、 内部控制: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完成各个险种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各类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各类、各项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14、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信息披露:是把经过加工整理后形成的会计信息提供给报表使用者,公之于众,是社保基金财务的重要环节。
15、 社会保险基金统计:是指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保险活动统计资料的活动,是关于认识社会保险统计活动中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工作。
16、 社会保险统计工作:是社会保险统计实践活动,是搜集、分析整理关于社会保险活动中数字资料工作的总称。
17、 社会保险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保险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是由两项基本要素构成的即:指标的概念与指标数值。1,按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可分为社会保险数量指标和社会保险质量指标。2,按所反映社会保险现象的性质不同,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可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第八章、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
1、 2000年9月,我国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属国务院领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2、 社保基金的风险特征(4个,选择):1,替代率风险(主要指养老保险基金的最终积累额在假定的寿命条件下达不到预定的替代率,从而影响退休后生活水平的风险)。2,投资风险(是指社保基金投资过程中由于主观原因[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组合选择不当]及客观原因[工商业的周期变化、利率波动、政府政策变化等]造成的投资收益率不确定的风险)。3,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社保基金经过长期积累后其实际购买力下降,造成贬值)。4,偿付能力风险(是指基金管理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陷入财务危机而不能偿付委托人的债权的风险)。
3、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主要原则(4个,选择):1,安全性原则2,流动性原则3,盈利性原则(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至少要超过当前的通货膨胀率)4,公益性原则。
4、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体制的优缺点(简答):社何基金的投资运营存在着两种运营模式:一是集中垄断运营模式,即由政府系统或政府授权的公营机构集中运营社会保障基金,如美国、新加坡等国家。此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基金高度集中并具有垄断性,其优点在于政府可以有效控制投资风险且公开透明,缺点在于可能衍生新的官僚系统并影响效率。二是分散竞争式运营模式,通常由政府根据法律规范的资格条件确定多家符合条件的私营机构来运营社保基金,允许各机构之间开展竞争,如智利等国的养老金运营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强制性公积金的商业运营均采用此模式。优点是效率至上,缺点在于政府与参保人均无法控制风险,并因私营机构对利润的追逐与运行的隐蔽性而埋下隐患。
5、 投资风险监控体系(6个,选择):资产分离、信息披露、外部审计、投资限制、风险评级、收益担保。
6、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动作模式:对风险较小的投资采取直接投资模式,对风险较大的投资采取委托投资模式,是国际养老金管理动作的成功之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对银行存款和一级市场国债承销直接运作,对股票、企业债、金融债等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进行投资。2002年确定6家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2家银行作为托管银行。全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24.4%。2002年底,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6家基金公司成为首批社保基金管理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成为基金托管人。
7、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4个):“空帐”问题、投资收益水平低、法制不健全,缺乏规范和完善的监管和监督体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问题突出。
8、 构建投资组合(9个,简答):1,银行储蓄存款(特点是具有完全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小,但收益低。只作为短期投资工具满足流动性需要,投资比例不宜过高。难以抵制通货膨胀贬值影响,收益率是负值)。2,国家发行的各种债券(优点是有国家财政、银行做后盾,安全性强,较强变现能力,较强流动性,可获得固定的、高于银行存款率的利息,较高收益)。3,委托金融机构的短期贷款(优点是能把握基金投资对象,有一定的权威性,能保证贷出的资金安全回收,贷款利率较高)。4,企业债券(我国证券市场尚未形成,投资风险大,当前不宜涉足)。5,股票(高收益,高风险。比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市场状况进行调整)。6,证券投资基金(是分散投资,通过科学的投资组合,可以较高程度地回避非系统风险,流动性好)。7,建立社会保险银行直接对外投资。8,直接投资生产或流通领域(增值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存在投资风险)。9,不动产投资。
9、 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运营体制的配套措施(5个):1,制定科学的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法规。2,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体制。3,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定量研究和投资预测的分析。4,在国家财政预算中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独立核算制度。5,建立安全、可靠的监督体系。
10、 企业年金:在我国以前称为补充养老保险,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企业和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旨在为企业职工提供一定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是我国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的重大制度安排。
11、 建立企业年金的必要性(4个):1,企业年金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和扩大。2,企业年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3,企业年金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追求效率。4,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
12、 年金运行模式主要有:待遇确定型DB(根据受益人的条件和一定的公式计算出其将来享受的养老待遇,由精算师依据这一待遇水平计算出每年应储存的金额)。、缴费确定型DC(事先确定参加计划的企业和个人应缴费的金额,为每个参加计划的员工建立个人帐户,受益人未来享受的待遇水平是缴费总积累和投资收益的合计)。、混合型养老计划(结合前两种模式特点,设计出多个混合型养老金计划,包括:联合计划、现金余额计划、养老金权益计划和目标受益计划等)。
13、 企业年金的理论基础(P258—260):父爱主义理论;人力折旧理论;延期支付理论。
14、 我国企业年金的制度建设(LOOK):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提到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国发[2000]42号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2003年12月30号通过《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04年5月1日《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15、 企业年金的投资原则(3个):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16、 企业年金的投资工具:银行存款;国债;股票;投资基金;金融债券、公司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基础设施建设;
17、 企业年金的监管主要有以下两个模式:1,审慎性监管模式(即根据审慎性原则对基金进行监管。适合于经济发展比较成熟、金融体制比较完善、资本市场和各类中介组织比较发达、基金管理机构有一定程度发展、相关法律比较健全的国家。采用此模式的国家有英、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2,严格的限量监管模式(特点是监管机构独立性强,权力较大,除了要求基金达到最低的审慎性监管要求外,还对基金的结构、运作和绩效等方面进行严格的限制性规定。采用此模式的国家有欧洲大陆国家及智利、秘鲁等拉美国家。
第九章、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1、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是指由国家授权专门机构(行政监管机构、专职监管部门)为防范和化解社会保险基金风险,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对参保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金运营机构管理的各分项社保基金、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以及社保基金的征缴、安全运营、基金保值增值等过程与结果进行监督、评审、认证和鉴定,以确保社保基金正常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
2、 劳动保障部是负责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的最高职能机构。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具体负责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
3、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基本原则(5个):1,法制性监管和政府行政性监管并立原则。2,公正性原则。3,独立性原则。4,坚持安全第一、风险防范、注重保值增值的基金运营原则。5,科学性原则。
4、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条,简述):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必须建立可靠而又相对稳定的基金制度,保证基金的收支平衡。1,有利于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基金收支过程和运营操作具有一定风险性,完善的监管可保证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2,有利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基金监管机构代表参保人员对基金的运行进行严格的监管成为必要,以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对社会保险基金实施监督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的需要(基金监管制度是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金安全和完整的根本保证)。4,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存在强相关关系。通过对基金有效监管,可确保基金安全,促进基金经办和运营机构建立良好的基金运营结构和信息反馈体系,改善管理方式和运营环境,合理配置基金资源,稳步提高投资效益,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5、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风险的监管(4个):基金征缴的监管;基金支付监管;结余基金监管;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的监管。
6、 社会保险基金运营风险的监管内容(3个):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机构资格审定;基金运营风险的动态监管;规范的退出程序。
7、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7个):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劳动保障部门行政监管为主,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银行监督、内部控制和社会监督有机配合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P308—311各监管部门职责;P312—313监管人员管理。LOOK)
本文标签:山东自考 串讲笔记 2006年4月“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串讲资料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dzk.sd.cn)
《山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标注来源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第一时间尽快处理删除。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2006年4月“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串讲资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