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自考政治学原理知识点整理第五章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政党的含义、特征、作用等基本理论;掌握政党制度的影响因素、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掌握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涵、特征和优势;掌握和理解中国统一战线的内涵与作用。
第一节政党基本理论概述
一、政党的含义与特征
(一)政党的含义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二)政党的特征
1.政党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2.政党由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中最积极的分子组成的,是阶级的先锋队;
3.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4.政党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
5.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
二、政党的产生与分类
(一)政党的产生
17世纪70年代英国议会中形成的辉格党和托利党,通常被认为是近代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和发展的开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于1847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指导下创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了纲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及其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无产阶级真正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
(二)政党的分类
1.以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为标准,政党划分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
2.以是否掌握政权为标准,政党划分为执政党、参政党、反对党、在野党;
3.以法律地位为标准,政党划分为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
4.以活动范围为标准,政党划分为跨国政党联盟、国内政党、地区性政党。
5.以意识形态倾向为标准,政党划分为极左翼、左翼、中间、右翼和极右翼或激进党派和保守党派。
三、政党的作用
(一)争取群众和教育群众
(二)集中和表达阶级意志及利益要求
(三)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
(四)培养政治骨干
例题
【简答题】简述政党的作用。
【参考答案】
政党的作用:
(1)争取群众和教育群众;
(2)集中和表达阶级意志及利益要求;
(3)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
(4)培养政治骨干。
第二节政党制度及其主要类型
一、政党制度的内涵
政党制度是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政治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关于政党参与政治生活的规则、方式以及政党之间、政党与国家政治生活中其他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政党与国家政治生活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政党与政权的关系、政党与各国家机构的关系、政党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二、政党制度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利益结构
(二)不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和政治力量发展、成熟程度
(三)国体和政体
(四)具体政治制度和政治规则
三、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从执政党的政党数目、政党关系、政党执政方式等方面综合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
1.两党制
(1)两党制的内涵
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组织政府、主持国家事务的政党制度。
(2)两党制的典型形式
两党制最初产生于英国,后传入英国的殖民地和受英国影响较深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与英国政党的演变过程一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托利党与辉格党先后交替执政时期;
②保守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时期;
③保守党与工党轮流执政时期。
(2)两党制的典型形式(英国、美国)
英国的议会内阁制中的两党制的特点:
①两党围绕下议院议席选举展开活动;
②两党均采取集中制。
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特点:
①美国两党制与总统竞选紧密相关。
②在美国,总统选举和参、众两院的选举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过程。
③美国两大政党均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
(3)当代两党制的新变化:
①两党的社会基础日益趋向一致。
②两党政策与立法主张趋同。
2.多党制
(1)多党制的内涵
所谓多党制,就是在一个国家中,多个政党都具有合法地位,由某一政党单独或联合其他政党组成联盟进行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在多党制国家,选举中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织政府,单独或联合执政;选举失利的政党成为在野党,起监督和牵制执政党的作用。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主要是在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和第三世界摆脱殖民统治的些民族独立国家。
(2)多党制形成的原因
①资产阶级内部存在众多阶层和利益集团是多党制形成的内在原因。
②由几个政党在求同存异条件下联合竞选就成为必然选择。
③历史传统也是多党制形成的主要原因。
④比例代表制是多党制形成的主要制度条件。
(3)多党制的特点
①多党制国家存在三个以上在政治上比较活跃且在议会拥有议席的政党。
②多党制国家在法律上和制度上都赋予各政党单独或者联合参加竞选并在占议会多数席位情况下单独或联合执政的合法性权利。
③多党制国家常见的是多党联盟执政形式。
④实行多党制的国家,由于政党之间矛盾和分歧复杂,且经常不可调和,因此,多党联盟组成的联合政府往往不够稳固,经常出现政局不稳、政府频繁更替现象。
(3)多党制的主要类型
1)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特点:
①政党数量多,力量分散;
②各政党往往分化成阵线分明的左右两大阵营,轮流执政。
③政权的更替往往取决于第三党的结盟。典型国家:第五共和国时期的法国
2)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最大特点:
①常常不得不形成多党联合执政的局面。
②政权更迭比较频繁。
典型国家:意大利、瑞士、芬兰和1958年第五共和国建立之前的法国
3)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在这种多党制度国家,也存在多个合法政党,但其中只有一个政党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并单独执政,而其他政党处于在野党地位。典型国家:是日本的“五五体制”。
3.一党制
资本主义国家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手中,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的政党制度。类型:
(1)法西斯主义的一党制。特点:①代表的是大垄断资本的利益和要求;②公开并严令取缔一切其他政党的存在和活动;③实行恐怖专政、血腥统治,以暴力和屠杀作为主要统治手段;④对外进行疯狂的军事扩张。
(2)亚非拉一部分民族独立国家的一党制。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的本质特征。从历史上看,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或曾经实行过的政党制度主要有两种类型:
1.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
2.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例题
【单项选择题】下列属于两党制典型国家的是()。
A.英国B.意大利
C.瑞士D.芬兰
【答案】A
【解析】两党制的典型国家如:英国、美国。多党制典型的国家如:第五共和国时期的法国,意大利、瑞士、芬兰,日本的“五五体制”。一党制的典型国家如:法西斯主义、亚非拉一部分民族独立国家。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政党与政党制度
一、当代中国的政党
中国政党制度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处于领导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二)中国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处于参政地位
1.中国民主党派的形成
中国民主党派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反帝爱国、争取民主和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的斗争中先后形成和建立的。中国民主党派的发展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不断追求民主进步的过程,是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的过程。
2.中国的民主党派
(1)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2)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3)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4)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5)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6)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
(7)九三学社。
(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3.中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
中国民主党派是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等方式发挥其参政党作用的。与西方国家的政党不同,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执政党,也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他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加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国家事务的管理等,这些参政权是西方国家的在野党不可能拥有的。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等方式进行互相监督,而且,这种监督作为政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政党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与内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政党制度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党派及其他社会组织通过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其他形式进行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
内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根本利益相一致,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3.政治协商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核心内容;
4.宪法和法律是我国各政党活动的基本准则。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源自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组织和领导体制及其社会整合能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孕育于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中。1948年4月,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随者“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合作方针的形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格局得以巩固。
(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方式
1.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功能
(1)提供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
(2)反映和表达不同阶级、阶层利益要求;
(3)整合社会力量、提高政治认同;
(4)实现民主监督、提高执政水平;
(5)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政治稳定;
(6)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还具有国际功能,体现在:它不仅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还是人类进步事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现方式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
(2)中国共产党召集的协商座谈会也是一种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各民主党派实现合作的方式。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参加各级人大和政府工作是双方实现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伟大的政治创造
1.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1)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最显著特征)
(2)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安排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从而有效避免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种种弊端。
(3)开创了新的政党间的相互监督形式和机制。
2.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1)能够实现利益代表的广泛性。
(2)有利于凝聚各方共识、智慧和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业。
(3)有利于促进决策施策的科学性,保障国家治理的有效性。
三、中国政党制度与统一战线
(一)统一战线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1.统一战线的内涵
广义而言,统一战线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为某种共同利益和目标结成的政治联盟、政治联合。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统一战线特指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中国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中。
2.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中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战略策略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
(二)统一战线的作用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和实践表明,统一战线不仅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也是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三)统一战线的工作机制
1.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2.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对象
4.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和领导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发展得产物,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统一战线工作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内容
1.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内涵
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就是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2.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具体要求(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
(2)处理好各民族的关系;
(3)处理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
(4)处理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
(5)处理好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关系。
例题
【简答题】简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参考答案】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1)能够实现利益代表的广泛性。
(2)有利于凝聚各方共识、智慧和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业。
(3)有利于促进决策施策的科学性,保障国家治理的有效性。
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关于山东自学考试的相关资讯,比如山东自考注意事项、考试时间、备考知识、准考证打印、考试科目等等,敬请关注山东自考网,也可以联系我们山东自考网的老师或者可以扫码进入同学交流群。
本文标签:山东自考 考生笔记 山东自考政治学原理知识点整理第五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dzk.sd.cn)
《山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标注来源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第一时间尽快处理删除。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