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教育史上,他以社会学和哲学为基础来论证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各国实科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一、斯宾塞的生平及思想基础
斯宾塞出生于英国的德贝郡一个教师的家庭。幼年身体多病,主要在家中养护。斯宾塞童年时代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通过自学获得了广博的知识。13岁时,他被送到叔父家中学习语文、物理、化学、数学、机械学和土木建筑等实科知识。17岁,在铁路上做工程技术人员。1842年,他为一些杂志撰稿。1848年以后,开始从事学校研究,并担任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编辑,以后几十年,他对英国社会政治、经济和伦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他的哲学、社会学和教育学思想。1851年,他出版了《社会静力学》一书。1852年,他写了《演进假说》等社会学著作。1854~1859年期间,斯宾塞先后在杂志上发表了《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等教育论文。1861年,他又将这些论文汇编成册,出版了《教育论》,系统地论述了智育、德育和体育等问题,该书成为他的教育代表作。从60年代至90年代,斯宾塞写了一系列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生物学等著作,汇编成长达10卷本的巨著《综合哲学体系》。1873年,他还写了《社会学研究》,这本书由我国清末学者严复汉译出版,书名《群学肄言》。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实证主义哲学和庸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
斯宾塞的哲学与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揭露世界的本质,而只在于描述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表面现象和联系,通过人所感受的的实证事实去认识。因此,它要求哲学应与科学调和起来,借助科学的实证来认识现象范围之内的东西。斯宾塞坚持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并强调科学所认识的只是事物的现象,而不是事物的本质。凡是科学所不能深入认识的世界,都是宗教活动的领域。总之,斯宾塞的哲学把哲学与信仰调和起来,坚持认识论上的不可知论,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
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是以庸俗进化论为基础的。自19世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后,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把生物学的进化论思想引入到人类社会的研究,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便形成了庸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认为,人类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也受进化法则的支配。因而,可以利用自然现象解释社会现象。他认为,人类社会如同生物体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社会各部分职能也像有机体通过适当的分工表现出来。例如,在生物体身上具有提供、分配与调节营养的各种器官及其机能,在社会有机体中也有担负各种职能的阶级:劳动者如人体的双手,担负社会营养的职能;工商业者担任社会的物资、财富分配、调节与交换的职能;而作为社会头脑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则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对整个社会起支配作用。斯宾塞认为,这种“自愿合作”的分工是自然的,应当维持这种合作,保持社会各阶级的平衡。
与他的哲学和社会学思想相联系,斯宾塞在教育上,反对国家重视对贫民的教育。在他看来,只有“头脑”,即资产阶级才应该受到教育,而普通群众只能从事生产劳动,不必接受高深的教育。因此,斯宾塞的教育思想都是围绕着资产阶级个人发展及其生活幸福的内容来论述的,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的资产阶级性质。
二、教育目的论
斯宾塞的《教育论》一书,包含了四篇论文,其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为重要。在这篇文章中,斯宾塞从知识价值的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他批评旧教育总是以装饰知识来提高人们的身份和点缀人们的生活,总是追求装饰重于实用,把那些古典的知识放在第一位。斯宾塞也指出,英国的传统教育也是以装饰知识为主,它只对男孩子进行绅士教育,并学习大多无用的古典拉丁文和希腊文,对女孩只教以舞蹈、弹琴、唱歌、绘画等。这些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据时尚,用装饰知识来培养儿童的心智,让人们远离实际,远离人们的生活。斯宾塞认为,真正的教育应放在对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放在对实用知识的追求上,为使人们过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他指出,追求实用的知识就是追求最有价值的知识,“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总的答案就是科学”。在他看来,科学可以使人类熟悉事物的构成,征服自然,使自然顺从人们的需要。从科学与教育的关系来看,科学发展的每一重大理论都会在教育上产生重要影响。从科学和人的发展关系来看,科学可以培养人的判断力,使人能用自己的理智去思维,去追求真理,而不迷信权威。斯宾塞的思想反映了英国文化教育上新的变化,即由一种传统的对人的社会地位、身分的追求开始转向对人的实际作为、实用价值的追求,这是社会变革的条件下对文化和教育冲击的结果。
斯宾塞认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只有引申为“什么知识对个人最有价值”时,才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因此,应当确定知识的比较价值,确定哪些知识对个人的生活最有用处。斯宾塞指出,为使人们过完满的生活,就应当分析个人生活的活动,以此来确定教育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他认为,人的完满的生活按其重要程度排列主要包括五种活动:(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2)获得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3)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4)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与此活动相适应,知识的比较价值可以确定为下列次序:(1)关于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2)关于获取生活必需品,养活自己的知识;(3)关于家庭幸福所需要的知识;(4)关于社会福利的知识;(5)关于培养艺术爱好的知识。从知识的序列划分可以看出,斯宾塞把个人生存和健康的知识放在第一位,这与古典主义的知识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在他看来,最有价值的知识正是那些能够自己证实并用来解决个人生活问题的知识,而不是那些传统的,不能直接有助于个人判断的知识。因此,他主张,对于知识价值最大的,应给予最大的注意;对于知识价值最小的,给予最小的注意。显然,斯宾塞的新的知识价值观是建立在他的实证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具有功利主义的倾向,但他提出的依据知识实用价值作为衡量学科价值的标准的思想,为新的教育目的和课程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三、关于智育、德育和体育的论述
在西方教育史上,斯宾塞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智育、德育和体育的概念,并把包括智、德、体三方面的教育作为完整的教育体系,进行充分的论述,丰富了人类对教育本质和内容的认识。
(一)智育
斯宾塞十分重视智育问题。他从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认识出发,提出了以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广泛的课程体系;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智育原则和方法。
斯宾塞根据他的关于人的五种生活活动的划分,也设置了五部分的学科内容:
第一部分,为准备直接的自我生存活动,应开设生理学、解剖学。他认为,这是阐明生命和健康规律,直接保全个人生命和健康,保持充沛体力的重要学科,它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养育子女、尽公民责任的基础。因而,生理学“是合理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为间接自我生存做准备的活动,主要通过获取生活资料和职业来实现。为此,首先应学会读、写、算的基础知识,然后应开设与谋生、赚钱、设计、生产等相关的学科,主要有逻辑学、几何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等。斯宾塞认为,这些学科可以使人提高生产活动效率,以赚取最大的利润而间接地保存自己。
第三部分,为抚养子女的活动,主要通过一些教育学科来实现。为此,应开设心理学、教育学(包括一些生理学原理)等学科。斯宾塞认为,这些知识是为了正当履行父母职责,教养好自己的子女所需要的科学知识。有了这些知识,就可以正确对儿童实施智育、德育和体育。因为,子女的心智和身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怎样教养他们,如果父母缺乏正确指导的知识,子女就会在发展上出现问题。
第四部分,为将来尽公民职责做准备,应开设历史学和社会学。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过去和现在的人类生活,履行社会义务,以便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斯宾塞强调,学习历史主要了解社会的自然历史,了解国家的成长和组织的历史,了解政权、宗教的演变,生产分配制度,国家的文化教育状况等。学习社会学知识主要是了解社会现象、社会的组成、人性的发展规律、个人与社会的联系等。
第五部分,为准备将来在欣赏自然、文学和艺术等闲暇活动中满足爱好与感情的需要,应开设油画、雕塑、音乐和诗歌等课程。斯宾塞认为,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建立一个有健全文化的生活,以安排随着社会发展而大量增加的闲暇时间。
斯宾塞的课程论体系,以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重点,冲破了英国教育中传统势力的束缚,比英国传统教育中“装饰先于实用”的课程前进了一大步,代表了近代课程改革的方向。尽管他的课程体系是以资产阶级个人的幸福和事业为基础的,但已经注意到社会发展变化对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影响,例如,他把闲暇教育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
斯宾塞在关于智育问题的论述中,也重视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研究。他反对旧式教学中强调机械背诵、压制儿童心智发展的做法,提出了“自然教学”的主张。他认为,人的心智演化有一个自然的过程,不能把人为的形式硬加在一个正在发展的心智上,应通过一定的知识促进其自然的发展。同时,斯宾塞也指出,人类社会也已发展到自由竞争的时代,一切都要靠自我调节来行动,因此,教育要发展人的自我能力,教学应是一个自我教育和愉快教育的过程。为此,他提出,教学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从实验到推理,以及在教学中鼓励儿童个人发展和考虑儿童学习兴趣,在愉快中接受教育等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要通过实物教学,要给予学生练习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地运用思维和判断,发展智慧和培养能力。
(二)德育
斯宾塞的道德观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他说:“一切道德理论都同意:凡远近结果都是有益的行为,就是好行为;凡远近结果都是有害的行为,就是坏行为。人们评定行为的最后标准,就是结果的快乐或痛苦。”这种只讲行为结果,而不问行为目的和动机的道德观,抽掉了道德内容的阶级和社会的本质,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实用主义道德观。
斯宾塞把这种道德观运用到德育中,提出了“自然后果”原则,即用儿童自己的行为引起的必然后果来教育儿童。这一思想是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斯宾塞认为,运用这一原则,可以使儿童对错误有理性的认识,可以使儿童在接受惩罚时,情绪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根据这个原则,他主张在道德教育中,要耐心地对待儿童经常表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不要过多地管教儿童,而是让他在自己的行为发展中逐步接受教育。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学会自治,轻率、粗鲁的管教是缺乏教育力量的表现。
(三)体育
斯宾塞从人的五种活动和教育出发,十分重视儿童的健康和体育问题。他认为,一个民族的繁荣、战争的胜负、商业上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人身体的强弱和忍耐力有关。因而,教育不仅是儿童智力的训练,也要对儿童的身体进行训练。在体育上,斯宾塞认为,身体训练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他说:“体力充沛才能使心智训练在生活斗争中有用。”他提出了儿童在饮食、衣着、运动、游戏,以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在饮食上,他要求不要让儿童过饱或不够,要有节制。在衣着上,不要穿得过暖、过多。儿童要多运动,多游戏。与其他教育家不同,斯宾塞还论述了学习上的体育和体育卫生问题。他指出,学习不要过度,要注意身体精力的分配,要考虑学习造成的身体消耗,要预备好一天学习所需的脑力损耗,供应某些身体成长的额外需要。
总之,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尽管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提出了许多反映客观实际的内容。他重视科学知识的地位,重视根据人的活动而设立课程理论体系,重视建立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等等,都表现出了他对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他对近代教育发展的贡献是应当肯定的。
本文标签:山东自考 历史类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dzk.sd.cn)
《山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标注来源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第一时间尽快处理删除。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