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学习笔记 心理健康的标准

发布日期:2018-05-23 编辑整理:山东自考网 【字体: 】  【加入自考交流群】
一.健康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并提出了10条健康标准:
1.       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       在这方面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       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       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       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6.       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       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
8.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了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备从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在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基本的需要。
2.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坚持四个原则:
(1)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以心理的外部表现即行为表现为客观标准的;
(2)心理健康作为人的一种状态,与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是有区别;
(3)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4)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必须沿着三个方向加以思考。
3.健康心理的标准: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一般智商达到60以上者属于正常;
(2) 情绪正常、健康;
(3) 意志健康;
(4) 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与一致;
(5) 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及健全的个性;
(6) 人际交往正常,人际关系和谐;
(7)较强的适应能力。

本文标签:山东自考 串讲笔记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学习笔记 心理健康的标准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dzk.sd.cn

本文地址:http://www.sdzk.sd.cn/zl/8304.html







《山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标注来源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第一时间尽快处理删除。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山东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