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山东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发布日期:2022-08-02 编辑整理:山东自考网 【字体: 】  【加入自考交流群】

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所反映的思想本质是


A.以德配天


B.天命靡常


C.无为而治


D、神道设教


2.西周时期的“非皆”大致相当于今天的


A.过失犯


B.故意犯


C.惯犯


D.偶犯


3.管子“令顺民心”法治观的理论基础是


A.学然后知不足


B.教然后知困


C.礼不下庶人


D.仓廪实而知礼节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生时在位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5.先秦时期最早起来反对懦家的学派是


A.法家


B.道家


C.兵家


D.墨家


6.“治大国如烹小鲜”,所体现的先秦思想流派属于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7.商鞅认为“人性好爵禄而恶刑罚”,与之相近的人性论观点是


A.性恶论


B.性善论


C.无性论


D.两性论


8.慎到认为君主立法应该


A.为私


B.为学


C.为公


D.为地


9.下列属于韩非子“法治”理论基础的是


A.民为贵,君为轻


B.法与时转则治


C.天不变,道不变


D.人法地,地法天


10.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的政治体制由分封制改为


A.郡县制


B.封建制


C.联邦制


D.邦联制


11.董仲舒提倡经义决狱,主张“论心定罪”,其中“心”指的是


A.心情


B.主观动机


C.客观心理


D.心愿


12.晋代的《张杜律》是指


A.泰始律


B.曹魏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13.宋明理学家认为,人性可以分为天命之性和


A.天命之德


B.自然之性


C.社会之性


D.气质之性


14.推行严刑峻法,并把“明刑弼教”作为指导思想的著名皇帝是


A.魏孝文帝


B.唐太宗


C.汉武帝


D.明太祖


15.唐律对“闻夫丧匿不举哀”的行为予以严惩,所体现的法律观念是


A.君为臣纲


B.父为子纲


C.男为女纲


D.夫为妻纲


16.“君为臣纲”强调的是


A.孝


B.忠


C.义


D.信


17.“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的提出者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顾炎武


D.黄尊素


18.王夫之认为立法不可繁琐,否则司法权力将从长官之手转移至


A.君主


B.大臣


C.胥吏


D.民众


19.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张之洞主张将制定矿律、商律等新法律之权赋予


A.修订法律馆


B.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C.***编查馆


D.商务部


20.在张之洞法律思想中,与西方式“罪刑法定”相对的是


A.比附援引


B.陪审制


C.律师制


D.预审制


2.-:3国次国战4B


C.中日甲午战争


22.《大同书》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


A.康有为


B.严复


C.梁启超


D.劳乃宣


23.梁启超论述立***治与民权具有紧密关系的著名作品是


A.《新民说》


B.《新中国建设问题》


C.《箴立法家》


D.《政闻社宣言书》


24.中国近代第一部打破诸法合体,单独成篇的诉讼法草案是


A.《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


B.《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C.《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D.《法院编制法》


25.礼法之争中,礼教派又被称为


A.沈家本派


B.家族主义派


C.反国情派


D.国家主义派


26.杨度认为,旧律与新刑律在“精神上、主义上”有着根本区别,后者依据的是


A.个人主义


B.自由主义


C.家族主义


D.国家主义


27.沈家本希望法律能考虑普通民众利益,并给予适当保护的理论出发点在于


A.人道主义


B.民本思想


C.仁政思想


D.平等观念


28.“国小邻强交有道,此人端为救时来”,这句诗所称誉的先秦人物是


A.孟子


B.商鞅


C.子产


D.管仲


29.孙中山与英国记者合写,论证清朝司法***和腐败的文章是


A.《建国方略》


B.《<民报>发刊词》


C.《中国的司法改革》


D.《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30.提出把法律作为治国之“体”,把权力作为治国之“用”观点的是


A.章太炎


B.沈家本


C.孙中山


D.梁启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下列关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正确说法有


A.一种神权法思想


B.关于商朝的起源假说


C.本质是君权神授


D.源自周公以德配天说


E.主张封建世袭制


32.下列与墨家正义观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有


A. 止楚攻宋


B.武王伐纣


C.秦灭六国


D.汤放桀


E.三家分晋


33.先秦法家的前期代表人物有


A.李悝


B.吴起


C.慎到


D.商鞅


E.申不害


34.劳乃宣在讨论法律起源问题时,将法律类型分为


A.国法


B.家法


C.民法


D.军法


E.商法


35.根据孙中山的权能分治理论,管理法律的权力是指


A.选举权


B.创制权


C.罢免权


D.复决权


E.监察权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立嫡以长不以贤


37.申不害


38.性三品说


39.中体西用


40.法理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墨家“壹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


42.简述汉初儒学的发展。


43.简述黄宗羲对于“一家之法”的批判。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论述儒家“德主刑辅”的德治思想。


45.试论述康有为晚年对于近代中国***问题的思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A     2.B     3.D     4.D     5.D

6.B     7.A     8.C     9.B     10.A

11.B    12.A    13.D    14.D    15.D


16.B    17.A    18.C    19.B    20.A


21.C    22.A    23.D    24.C    25.B


26.D    27.B    28.C    29.C    30.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C      32.ABD     33.ABCDE    34.BDE    35.B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


立嫡以长不以贤:西周初年即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1分)“立嫡以长不以贤”是该制度的基本原则,完整表述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1分)要把嫡长子继承制落到实处,进行有效统治,还需要宗法制、分封制等配套制度予以保证。(1分)


37.


申不害:战国时期郑国人,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人物。韩国灭郑以后,韩昭侯任其为相,主持改革。(1分)中不害与其他法家一样,都主张“法治”,要求君主“明法正义”“任法而不任智”。但在先秦法家中,他以重“术”著称,自成一派。(2分)


38.


性三品说:性三品说是出汉代著名思想家最仲舒提出的,他认为人性可分为上、巾、下三品,分别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管之性”。(1分)其中,圣人之性是逍德表率;斗筲之性是下品,天生性恶;中民之性则处于二者之间,是大多数人的品性。(1分)通过后天用仁义礼智信等儒家观念的教化,可以使中民之性变得向善。(1分)


39.


中体西用:清末洋务派为了反对守旧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治国理论方略。(1分)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对“中体四用”忠想做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其核心思想是在学习西方某些制造特长以弥补我之不足,同时必须坚持以中国纲常名教为核心。(1分)“中体两用”成为洋务派的改革指导思想。(1分)


40.


法理派:法理派是礼法之争中的派别,法理就是“法律之原理”。(1分)法理派代表近代法律思想,以维护人权为号召。(1分)当时也有人称法理派为国家主义派、反国情派、沈派,代表人物是沈家本。(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


为了贯彻“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壘家提出“壹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1分)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处于混乱,正是因为没有社会公权力出现,没有正长来壹同天下之义造成的。(2分)墨家提出此种法律起源论,月的在于使“兼相爱,交相利”上升为国家法律,以便用国家强制力加以贯彻。(2分)在墨家理论中,“天了”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他们支持爱民的“兼君”,反对害民的“别君”。并且进一步限制君权,要求立法时必须考察其在实践中能否“兴国家人民白姓之利”,否则不得为法。(2分)


42.


汉初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1)儒学与天道的联系变得紧密一些。汉初儒学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学中天人一贯、天人相通的思想,提出天人交感的理论,以论证当时统治的合法性,满足了一般民众和大多数士人的心理需求。(2分)


(2)儒学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战国时代的邹衍,秦始皇和汉初统治者都用“五德终始说”论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儒家吸收阴阳五行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满足时代需要。(2分)


(3)一些儒生开始持现实主义立场。秦汉之际,一些儒家学者开始用汉代秦兴来论证儒家思想代替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必要性,劝说统治者果纳儒家思想作为治国工具,并为此对先秦儒家思想做了实用性改造。(2分)


总之,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更具有包容性和温和型,能够更好为统治者、知识阶层和一般民众所理解、支持。这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思想的确立莫定了爾要基础。(1分)


43.


黄宗羲认为,维护君主专制的法律是“一家之法”,而非体现民众利益的“天下之法”。(2分)“一家之法"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儿方面:


(1)法令繁杂。君主为图私利,疑人设防,使得法律越来越密,越来越繁杂。(1分)


(2)有法不依。为了满足私欲,君主就有可能随意践踏法律,使得法律得不到遵守。(1分)


(3)压制贤才。“一家之法”为君主一姓利益面设,使得天下能人贤:不得不屈从于其束缚,从而无法发挥他们治国安邦、为犬下谋利的真正才智。(1分)


(4)胥吏横行,危害百姓。君主谋取私利,上行下效,胥史则可能操纵法律,残害百姓。(1分)


总之,黄宗羲认为,应该严禁君主为个人及其家族谋私利的行为,确立维护犬.下人利益的“犬下之法”,实现“犬下为主君为客”。(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


(1)儒家德治理论的主要内容:为政治国要关心百姓,重视民心向背;(1分)


提出“省刑罚,溥税敛”和“富而后教”的思想;(1分)提出“民贵君轻'和“暴君放伐”的学说。(2分)


(2)儒家德治的目标是以德去刑。(1分)重教化,反对“不教而诛”,突破了西周礼治“礼不下庶人”的局限;(2分)教化不仅仅是贵族内部的自我教育,更重要的是对百姓庶民的教化。(1分)


(3)德主刑辅,德先刑后。先秦儒家主张德治,但从未排除刑的作用,只是在二者比较上,吏强调德的作用:在先后关系上,是德先刑后。(2分)实际上,德与刑互相结合,相辅为用,才是其“德治”思想的内涵。(2分)


45.


康有为晚年对近代中国宪政问题的思考和主张集中体现在他1913年所作的《拟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1分)


(1)康有为心目中理想的宪政体制是“虚君共和”,即国家虽有君主,却保有共和实质。(2分)康有为认为“虛君共和”可以防止因为政权转移而出现动荡,因此比“民主共和”更适合当时的中国。(2分)


(2)康有为在所拟宪草中,将政府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块,康氏宪草的特色在于最重行政,赋予总统极大权力,突出行政权的重要性。(2分)为制约行政权,康有为主张设文国民大议会和国询院,国民大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询院是议会闭会期间制约总统权力的机构。(2分)


(3)康氏宪草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设计主要体现在司法长官的人选和行政裁判这两点上。司法长官与总统同进退,司法长官由副总统兼任。行政裁判由独立的行政审判衙门]即都察院负责。(3分)

本文标签:山东自考 法学类 2021年4月山东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dzk.sd.cn

本文地址:http://www.sdzk.sd.cn/tk_fxl/28147.html







《山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标注来源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第一时间尽快处理删除。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山东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