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辽

发布日期:2018-05-24 编辑整理:山东自考网 【字体: 】  【加入自考交流群】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基础良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迅速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但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2002年,东北三省总人口为1.2亿,占全国的8.3%,GDP则占全国的11.25%。东北三省的原油产量和木材提供量占全国的1/2,商品粮占全国的1/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其中重型卡车产量占全国的1/2,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钢产量占全国的1/8,重型装备制造业,以苏27、苏30为代表的军用飞机、核潜艇等重要的军品生产任务均在东北。辽宁省的造船产量居全国第2位,内燃机车、变压器、工业锅炉均居全国第3位,微型计算机居第4位,组合机床和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0%和10%,工业机器人、医疗用CT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分别达到1/3和1/4。据测算,目前在辽宁省投资装备制造业,新增1亿元投资,可以产出4.16亿的工业增加值、15.77亿元的销售收入和1.15亿元的利税总额。
  此外,东北老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科教优势明显,积累了大工业生产的丰富,培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辽宁省集中了一批全国一流的科研院所,形成了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科类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其中,万人科学家工程师数列全国第4位,普通高等学校总数列全国第3位,初等教育普及率紧随京、津、沪之后。再有,辽宁省的城市化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达到54%。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在于制造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竞争力在下降
  尽管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总体环境的阶段性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都未能相应地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技术水平也未能得到相应的提升。结果,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原材料与装备工业主导产品的地位相对下降,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与全国七大行业主要经济效益相比,总资产贡献率为4.3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8%;资产利税率为2.7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4.03%;产值利税率为4.9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8.34%;人均利税3755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1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9140.21元/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0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0.86次,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16次;资产负债率为67.7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21个百分点。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计划经济意识依然浓厚,市场经济观念不强
  作为最先迈入却最后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长期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体制下,人们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意识。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但东北老工业基地人的市场经济观念仍然淡薄,适应市场能力较差,产业创新能力弱,有了问题还是找市长多而找市场少。
  2.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指令过多
  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还是社会资源的配置,都还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市场化程度不高。数据表明,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总指数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2000年辽宁省在内地31个省份中排名第10位,吉林省第18位,黑龙江省第21位;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市场化指数方面,辽宁排在第15位,吉林第20位,黑龙江省第27位。近些年,不论是投资,还是年度工业产值,政府指令干预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现象在东北地区依然存在,东北被称为“最后的计划经济堡垒”。
  3.国有经济比重过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国有企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国有企业数量多,国有经济比重高且涉及领域过广。2001年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国有经济比重分别为78.2%、86.2%与87.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3、21.3与22.3个百分点;据2002年初步统计,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最高的黑龙江为89.3%,最低的辽宁为62.7%,均远高于全国52.8%的平均水平。国有企业包袱沉重、冗员过多、机制不活、效益低下,致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无力。相反,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过少,外资企业不多。2001年,东北三省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民营企业仅有33家,而浙江省就有167个。

4.技术装备老化,制造业发展能力较弱
  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的设备老化,技术陈旧,长期以来未得到系统改造。如“六五”以来,沈阳全市只有1/10的大中型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目前全市主要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属国际先进水平的仅13.4%,国内先进水平的仅19.2%,两者之和不足1/3。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老设备70%还在运转。哈尔滨市工业企业设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23.8%,30年以上的占9.2%,全市还有1/4以上的企业仍然沿用60年代陈旧落后的装备。长春市工业设备的平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60%,在2.4万多台机床中,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约占17%,70年代水平的占47.2%,60年代水平的占19.7%,50年代水平的占15.4%,很难想象,用如此落后的技术装备能生产出现代市场需要的产品。
  此外,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质量难以保证;“大而全”、“小而全”普遍存在,企业规模达不到合理的经济批量,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差。
  以上多方面的弱势状况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能力基础性下滑,从根本上制约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在于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群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是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眼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由于主客观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还陷于困境之中,如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排序中,辽宁、吉林与黑龙江分别是第18、第21与26位,已经落后于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诸多困难亟待解决。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东北老工业基地摆脱困境,但这不是根本目标。发展才是硬道理。新一届中央政府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称为“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且强调前者是中国“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作为一项“国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目标是,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良好制造业基础的再造与发展,使东北地区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带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圈,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的关键在于将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重塑为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群
  作为经济的一个新增长极,需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群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但这些制造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是将这些制造业中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群。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在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潮流中、在我国正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里,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制造业如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军品制造业、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光机电一体化制造业、软件业与农产品深加工业等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且可能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群。这意味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极有可能被改造成为我国的又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这种可能成为现实的关键在于需要采用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式,尤其是适合作为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方式。
  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方式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一)制造业基地是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发展而成的
  作为我国经济两个重要的增长极,珠三角与长三角也是我国重要的两个制造业基地,尤其是消费品制造业基地。通过对这两个制造业基地的研究表明,珠三角与长三角(尤其是浙江省)之所以在一二十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我国两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是因为这些地方实施了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新方式(详见钱平凡:“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特点与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27期)。事实上,国际上一些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如美国的底特律、日本的丰田城、德国的斯图加特、法国的布雷勒河谷、意大利的“第三意大利”、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印度的班加罗尔等,都是通过产业集群发展而成的(详见钱平凡:“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26期)。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通俗的说,产业集群是由相同、相近与相关产业的企业聚集某地,进而吸引为其服务的相关机构进驻该地,共同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效结合,它是通过某产业的众多相同、相近与相关的企业、机构在某地的聚集而产生并释放出一种集聚效应,其本质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源于其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与地域化特性。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新企业创立、刺激产业的创新。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最适合那些产业链条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复杂的产业,这些特点唯有制造业最具备。这意味着产业集群最适合制造业,而制造业基地也最需要产业集群。事实上,产业集群最初也是从制造业中产生的,并且也是各产业中最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竞争优势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
  产业集群多是自发形成的,但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产业集群也可以通过当地政府的引导而自主形成(详见详见钱平凡:“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25期)。哈佛大学著名的战略家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见图1)表明,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需要一些条件。

图1  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的钻石模型
(待发)

资源来源:波特,2003。
  东北老工业基地具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形成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的良好基础。具体来说,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制造”提供了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而正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为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等提供了巨大的国内需求;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科研基础雄厚、人力资源充足等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生产要素;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现有的众多大型制造业企业是发展制造业集群的坚实基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国家一项重要而提出,为发展“东北制造”提供了绝佳良机;在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鼓舞下,“摆脱困境、重振东北雄风”已成为东北三省各级政府的庄重宣言,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组织资源。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个案
  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存在着大量的产业集群,尤其是浙江省境内分布着成百上千的各类产业集群,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难以发展产业集群。事实上,辽宁省海城市的西柳镇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而成功地发展出一个闻名东北的服装业集群。
  西柳服装业集群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的北端,居沈阳、大连、鞍山、营口等城市群中心,距海城市区10公里。镇域总面积64.12平方公里,总人口4万人,暂住人口5万人。
  西柳服装业集群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服装业集群,也是东北唯一的产业集群。西柳服装业集群的核心是占地1平方公里、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拥有1.6万个摊位的西柳服装大市场,该市场辐射国内20多个省区及俄罗斯、韩国、朝鲜、日本、南非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日流动人口10万人,日交易额5000多万元,2002年以186.4亿元的交易额位居全国各大专业批发市场前列;该集群的重要构成单位是全镇以纺织、印染和服装加工为主导的1000多家制造企业,年工业总产值80亿元,占西柳服装大市场销售比例的40%;另外,西柳镇的150多条客货运输线路中每日往返客货班车450多辆、平均月货物吞吐量80万吨,镇内各类饭店、旅馆600多家,还有7家金融机构的56个商业网点等,构成了该集群重要的服务支撑。

正是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今日东北地区最富裕的、最美丽的镇,也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服装制造业基地。西柳镇也因此而被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誉为“关东第一镇”,被辽宁省省长薄熙来赞为“鞍山的光荣、辽宁的亮点”。
  西柳服装集群的成功不仅表明东北地区可以发展产业集群,且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发展产业集群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与方式
  1.基本思路
  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各地不同的产业基础、企业状况与地域情况,选定各自的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带动自发形成的方式,结合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工业园区的调整、老工业区的搬迁、招商引资等方式,围绕主导产业,将一些相同、相关与相近的企业逐步集中到某一特定区域内,加以一定的政策扶持,快速培育与发展出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经过5~8年的努力,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又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从而最终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
  2.具体方式
  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的方式有多种(详见钱平凡:“培育产业集群、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28期)。就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以辽宁省为例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在某产业的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引导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强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吸引新的同类或相关企业的进入,从而发展成为某产业集群。如沈阳市原有金杯客车厂与中华轿车厂,加之新进入的宝马轿车厂,具备了发展汽车制造业集群的良好基础,可以通过把省内其他汽车制造厂与零部件厂逐步迁移到沈阳周围,以及招商引资汽车零部件厂落户沈阳,从而在沈阳发展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汽车制造业;大连市拥有大连新船重工、造船重工和渤海造船三家造船企业,具备发展成为船舶制造业集群的基础;鞍钢、本钢、抚钢以及为民营企业西洋集团公司所收购的沈钢、海城钢铁厂,都在一个小时车程以内的区域,该区域具备发展钢铁制造业集群的良好条件。
  二是通过对一些特大型国有企业的改组与改制,将一些非核心的配套业务就近分立为独立的法人公司,即将“大而全”的国有企业改革与改组为“小而精”的网络组织,并结合招商引资与企业迁移的方式,从而快速地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与大集团战略所追求的“大而全”相反,产业集群崇尚“小而精”。这是因为在大集团中,一些非核心的配套业务难以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长缓慢;通过分立,原有的配套关系不变,但这些业务却可以受到足够的重视而能够获得快速发展。沈阳的汽车、大连的造船、鞍山的钢铁与沈阳的机床大企业都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模块(即部套)比单件(即零件)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与发展空间(关于模块的有关解释与分析,详见钱平凡、黄川川:“模块化: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方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50期),在分立过程中,尽可能的以模块化为基础。事实上,一些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往往被称为“模块的集约地”。
  三是结合工业园区的调整与老工业区的搬迁,通过区域产业的重新定位而发展成为产业集群。我国众多的工业园区由于缺乏清晰的产业定位,往往成为各类企业“扎堆”之地,结果发展缓慢,未能实现设立时的意图,有些还困难重重。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工业园区亦不例外。因此,在新一轮工业园区的调整中,一般都通过明确的产业定位而发展成为产业集群,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应考虑这一方式而发展产业集群。另外,东北老工业基地很多是以老工业区的形式而存在于一些大中型城市的城区内,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老工业区需要逐步搬离城区。如沈阳市铁西区就是典型的这种老工业区。目前,铁西区共有各类企业239家,其中工业企业有178家;沈阳市10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有54家聚集在铁西区;区内工业门类齐全,在全国绝无仅有。如果制定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而有目的地搬迁,也是发展产业集群的良好时机。目前,铁西区的改造规划方案就是把老工业区的搬迁与工业园区的调整结合起来,让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在总面积为74平方公里的铁西新区中共同培育与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动力、食品包装、纺织染整、医药化工五大重点产业,拟形成五大产业集群。

四是对正在形成中的产业集群进行扶持与呵护,形成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使某区域成为某产业难以替代的“栖息地”,可以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如大连的东大软件园,园内现有多家企业,而且还有一所全国唯一的、规模较大的、民营的软件学院,这里实际上已呈现出软件业集群的雏形,因此,对这类正在形成中的产业集群进行一定的扶持能够快速形成较好的产业集群。
  五是对那些生产自发在某地开始集中但还没有一定的企业数量规模的产业变动现象要多加注意,它们有可能成为一个集群,因此,政府要尽可能地对其扶持,至少不能“封杀”。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正如波特所言,所有的产业集群都是好的,并且很多产业集群是在人们的不注意中形成的。
  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发展产业集群的若干建议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产业集群不仅对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有着明显的效果,而且对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详见钱平凡:“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25期)。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对产业集群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如美国的州长联合会曾于2001年印制了《基于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的州长指南》,要求各州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出清晰的、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StauatRosenfeld,2001.AGovernor'sGuidetoCluster-BasedEconomicDevelopment.www.nga.org.)。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级政府要从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发展,将其当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方式。
  (二)请进来、走出去、深入学,切实掌握产业集群的发展方法
  产业集群实践的历史悠久,但国际上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严格说来,产业集群理论的长足发展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事;在我国,产业集群理论的传播与研究则是刚刚开始。因此,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老工业基地人一要请进来,将一些对产业集群理论比较熟悉的专家学者和那些产业集群的成功实践者请进来,讲授产业集群的知识与指导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二要走出去,去那些发展良好的产业集群中(最方便地就是去西柳服装集群中)去考察与学习,实地感受与理解产业集群;三是深入学,不断学习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与知识。通过以上多种方式真正地掌握产业集群的发展方法,并以此而指导实践。
  (三)认真制定产业集群规划,先行试点而后大力发展
  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东北老工业基地政府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出清晰的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并严格实施,从而培育与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东北振兴看辽宁,辽宁振兴看沈阳,沈阳振兴看铁西”这是东北振兴过程中的一个共识。从这也可看出铁西能否振兴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因此,辽宁省可结合铁西区的改造,将铁西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试点,通过对铁西装备制造集群培育与发展经验的总结与示范,带动其他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深化国有企业改制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出健康而有活力的微观主体
  产业集群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诱因,鼓励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这对效率并非是最高目标的国有企业来说缺少吸引力。事实上,国内外既有的产业集群中鲜有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因此,作为国有企业最为集中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实施基于产业集群的振兴战略时,必须加大国有企业改革与改制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扶持民营的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企改革与重组之中,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出健康而有活力的微观主体。
  (五)政府积极参与产业集群发展,主动承担起产业集群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职能

作为产业集群的五大行动主体之一(详见钱平凡:“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25期),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级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时应该主动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企业发展;二是美化本地环境,打造“诚信东北”,增强引资的吸引力;三是建立工业园区,使产业集群地理更为集中;四是建立交易市场,扩大市场规模;五是举办产品博览会与商贸会,扩大对外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创建地域品牌;六是构建产业集群内的科技创新平台,引导与支持企业创新,促进产业集群的产品、技术升级;七是加大政府对产业集群产品的采购力度,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八是加强中介服务;九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十是建立产业集群发展的长期愿景(详见钱平凡:“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特点与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27期)。需要强调的是,政府主要是宏观引导与服务,而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六)鼓励与引导中介组织参与集群发展,强化产业集群效应
  各类中介组织亦是产业集群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行动主体之一,也是产业集群效应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因此,政府需要鼓励并引导这些中介组织参与集群的发展。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尤其要引导东北具有优势的众多的科研院校参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依托产业集群而为振兴东北工业基地作出贡献。
  (七)企业主动实施基于地点的竞争战略,积极参与产业集群的发展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因其强大的集群效应而有力地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且这种集群效应越大对企业的促进作用越强(关于产业集群效应,详见钱平凡:“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25期)。基于地点的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一个企业选择在一个合适的区域落户,相对较容易地获得竞争优势;并且认为,某产业集群是该产业内企业的最佳“栖息地”。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企业应该主动积极地实施基于地点的竞争战略,处于集群外的企业应该尽可能地进入集群之中;尚未形成集群地区的企业则应努力形成产业集群;而处于集群之中的企业则要不断地参与集群的发展,强化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更多的共同行动,从而扩大集群的效应。
  (八)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的特性而系统调整相关政策,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产业集群是一个综合体,它的发展涉及到诸多的经济政策,如土地、税收、产业导向、外贸、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审批、投融资体制等。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时,必须对相关经济政策进行系统的调整,仅仅调整其中的一两个政策往往无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借助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策之际,通过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所给予的一些特殊政策,对那些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与清除。


 


参考文献
  〔1〕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调研报告”(内部文稿),2003。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若干问题”(内部文稿),2003。
  〔3〕辽宁省人民政府:“汇报提纲” (内部文稿),2003年7月24日。
  〔4〕StauatRosenfeld,2001.AGovernor'sGuidetoCluster-BasedEconomicDevelopment.www.nga.org.
  〔5〕钱平凡:“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25期。
  〔6〕钱平凡:“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特点与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27期。

〔7〕钱平凡:“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26期。
  〔8〕〖JP2〗钱平凡:“培育产业集群、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28期。
  〔9〕钱平凡、黄川川:“模块化: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方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50期。
  〔10〕M?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paper.studa.com

本文标签:山东自考 毕业论文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辽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dzk.sd.cn

本文地址:http://www.sdzk.sd.cn/lw/15725.html







《山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标注来源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第一时间尽快处理删除。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山东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