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夏商的教育
一、夏代的教育
夏代是文献记载中最古老的朝代,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告别原始蒙昧的时代,跨入了文明开化的境界。夏代已经基本确立了私有制与奴隶制国家,文化教育事业也初步摆脱了原始蒙昧的羁绊。当时已出现了脱离生产而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初步分工;同时,生产、生活活动日益丰富,天文历法知识在农业生产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艺术上也取得一定的成就。这就具备了产生学校的初步条件。
在先秦文献中,有关夏代学校的记载并不多,而且名称也并不一致,如《孟子·胰文公上》说:“夏日校,殷曰庠,周日序。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说明夏代学校有学、校两种,而《礼记·王制》则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又把夏代的学校称为“东序”与“西序”。从这些文献记载来看,关于夏代学校的名称虽有不同,但却肯定已有教育的职能。孟子认为,“序”就是射的意思,从文字学角度来解释,“序”从“广”,金文的“序”字,像人在“个”中射箭的样子,以表示习射之所。大致来说,军事教育是夏序的重要教育内容。至于“校”,《说文》的解释是:“从木,交声。”其原义为“木四”,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据考证,“校”的出现在时间上要比“序”晚一些,其教育意义则比“序”大一些。所以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总之,夏代是我国文明时代的开端,奴隶制学校教育的萌芽,是这个开端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二、商代的教育
商代是我国奴隶制的发展时期,其历史活动已有较多的文物、典籍可证。一般来讲,商代教育是夏代文化教育传统的革新和深化。商代教育既有本族文化的传统,又保留并吸收了夏代文化多方面的成就,但商代教育的起点高于夏代,因为商代已有了成熟、系统的文字以及成文的典册和历史,因此商代教育的内容比夏代更为丰富。除了习武与敬神外,习礼、习书、习算也是商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的内容也更趋于分化、独立,并出现了新的学校形式。
在我国史籍中,有关商朝学校的记载,比较丰富详尽。除“庠”、“序”、“校”等学校名称外,又出现了“瞽宗”这种学校形式。所谓“庠”,是从氏族社会继承下来的,但教育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据《礼记·王制》注疏,商代有各种养老的名目,实际上,它是以养老为号召从事教育活动的一种手段。所谓“上老老而民兴孝,下长长而民兴悌”,反映了商朝“庠”的教育目的,在于向各阶层人民实施孝悌教化。所谓“序”,是从夏朝直接继承下来的。瞽宗则是新见于商代的一种学校名称。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商学瞽宗位于国都南郊明堂西门之外,故也称为“西学”。《礼记·文王世子》谓周承殷制,世子求学,“礼在瞽宗,书在上庠”。《周礼·春官·大司乐》亦云:“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可见瞽宗附于宗庙之侧,也是宗庙的组成部分,其教育中虽也包含道德因素,但未分解出纯粹意义上的伦理道德教育,只在于强化顺从天命和先祖意旨的观念行为。
习礼、习武是商代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习礼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祭祀和乐歌,习武的内容主要是习射。甲骨文卜辞中发现了这么一条资料:“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其意是讲商代学校已有多方子弟来学“戒”。“戒”在卜辞中像人手持戈之形,本意可有两说:一是持戈而警戒,二是持戈而舞蹈,故“教戒”兼指习舞与习乐,与殷序习射、瞽宗习乐的说法相符。奴隶制国家是依靠军事和宗教进行统治的,所以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习武是为了征战,习乐是为了祭祀鬼神,两者都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根本需要。
甲骨文字还表明商代已进行读、写、算的教学。甲骨文中的“聿”字即是手握笔的形状。有一骨片上面五行字,重复刻着从“甲子”到“癸酉”的十个干支表,其中只有一行刻得精美整齐,其余四行字迹歪歪斜斜,但中间也夹着二三字刻得较为整齐的。据专家推测,那一行整齐精美的字是教师刻的范本,另四行是学生刻的,有几个字则是在教师手把手之下才刻得较好。出土的甲骨文字,单字已达3500个左右,虽然大多属于象形文字,但形声、会意、假借等进步的方法也已普遍运用,说明商代文字已发展到很成熟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会出现较长篇幅的文字记录。《尚书·多士》云:“唯殷先人,有典有册。”甲骨文中也有“册”字,像许多书写材料穿在一起的形状,这些典册可能就是商代学校教育的教材。
商代在天文、历法方面已有很大进步,它们都离不开数学。甲骨文中出现的数字最大的已达到3万。出土文物还表明,商代已能进行一般的算术运算,并能绘制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所以算学必然也已成为学校教学的内容。
[1] 《左传》成公十三年。
本文标签:山东自考 历史类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夏商的教育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dzk.sd.cn)
《山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标注来源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第一时间尽快处理删除。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