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管理学原理”串讲资料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 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 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 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 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 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 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 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 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 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 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 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 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 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 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 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 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 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 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 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 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 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 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 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 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 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 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 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 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 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 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 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 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 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 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 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 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 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44.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
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税金)/营业收入总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成本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全部资产总额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45.盈亏分析: 又称量本利分析,根据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企业的盈亏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46.计划评审技术PERT: 是把工程项目当作一个系统,用网络图或表格或矩阵来表示各项具体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以时间为中心,找出从开工到完成所需时间最长的关键线路,并围绕关键红路对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及对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进行严密控制,以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来完成系统预定目标的一种计划与控制方法.
47.平衡计分卡: 由凯普兰和诺顿提出,即单一的绩效指标都难以反映出组织的绩效全貌,必须用一套平衡的指标体系来要求组织才能使之健康的发展.包括: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套指标.
48.管理审核: 是一个工作过程,它以管理学基本原理为评价准则,系统地考查,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进而采取措施使之克服存在的缺点或问题.
49.信息系统: 是用于获取,组织,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系统.
1.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23
2.霍桑试验的结论P47
3.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P60
4.社会责任的内容P81
5.计划工作的程序P93
6.目标的作用P105
7.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P109
8.如何设计企业战略P114-121
9.组织工作的内容P152
10.管理宽度的影响因素P168
11.组织结构的类型P179
12.职权的类型P187
13.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P195
14.活性化的含义P198
15.实现员工活性化的途径P200
16.有效利用委员会的要点P207
17.实现六西格玛目标的六步法P222
18.选骋就注意的问题P250
19.如何进行培训:内容,方法,问题P265-277
20.沟通的作用P323
21.选择沟通方法时考虑的因素P337
22.有效沟通的要求P342
23.激励内容理论P354
24.有效激励的要求P364
25.控制工作的要求P385
26.计划评审技术的含义P410
27.系统开发的基本条件P440
28.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问题P440
29.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的影响和作用P444
本文标签:山东自考 管理类 2005年4月“管理学原理”串讲资料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dzk.sd.cn)
《山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标注来源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第一时间尽快处理删除。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